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与美元化
一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汇率分成以下几类:(1)硬性钉住,如货币局制度。(2)中性类别或“软性钉住”,如固定钉住、爬行钉住、水平波动和爬行波动。(3)浮动,包括不设定中心点的管理浮动和独立的浮动。90年代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能使汇率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做出敏感的反应,从而有利于外汇市场保持均衡状态。由于浮动汇率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不需要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因此政府不必持有大量国际储备来支持汇率的稳定。此外,浮动汇率制有利于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当然,浮动汇率制也有其内在的弊端:首先,它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其次,不利于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最后,不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常常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国民经济结构和政策取向。(2)宏观经济状况。(3)利益集团的力量。(4)政府的能力。(5)选举前的考虑。
正如Balassa等人指出的那样,80年代以前,即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中,“拉美国家不是用汇率来使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或实现衡,而是经常把它用作其他目的,如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确立信心而使名义汇率保持稳定。此外,它还被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工具。”90年代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拉美国家越来越明显地把汇率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和应对金融全球化的必要工具之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拉美国家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当时,为推动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国家采用了高估币值的做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拉美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或其他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如管理浮动和爬行钉住等。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币值严重高估。
针对币值高估的问题,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智利和巴西)曾在60年代采用了爬行钉住汇率制度。虽然这一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爬行钉住汇率制只能在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有限幅度内贬值。这些国家之所以不允许贬值幅度扩大,主要是因为决策者担心贬值幅度扩大会导致货币崩溃。
2002年初,阿根廷放弃了货币局制度,委内瑞拉放弃了爬行钉住。至此为止,“肮脏的浮动”汇率制开始在拉美占据统治地位,中央银行只是在必要时才进行干预。这使拉美国家在应对外部冲击和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时拥有更多的灵活性。
在过去几十年拉美国家实施的各种汇率制度中,钉住汇率制颇为引人注目。钉住汇率制构成了拉美反通货膨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汇率为基础的稳定化计划一般有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一般说来都比较成功,通货膨胀率明显下降。但在第二阶段,汇率高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第三阶段,汇率高估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经常项目的平衡面临巨大压力。当政府认识到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因为一旦国际投资者预料到高估的实际汇率和庞大的经常项目赤字难以为继,他们就会迅速逃离,从而诱发金融危机。墨西哥的经历似乎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人对钉住汇率制大加鞭挞。
然而,必须指出,他们的批评具有片面性。钉住汇率制固然使许多拉美国家的币值高估,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金
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与美元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