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
,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金缕衣》)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清钱泳《明日歌》)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一、字音
木直中绳zhòng 輮以为轮róu 虽有槁暴yòu gǎo pù 金就砺则利lì
跂而望矣qì 不积跬步kuǐ 锲而舍之qiè 金石可镂lòu
六跪而二螯áo 驽马nú 骐骥qí jì 须臾yú
舆马yú
剑拔弩nǔ张默契提纲挈领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秣马厉兵励精图治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劝学——劝勉,鼓励
2、学不可以已——停止,废弃
3、木直中绳——中,合乎。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线
4、虽有槁暴——枯干。暴,晒
5、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会儿,片刻,极短的
《劝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