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述论
摘要:学界对元话语的关注由来已久,既有的研究视角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建构论等,但语用学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却显不足。可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对语用学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述,剖析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研究拓展方向。
关键词:语用学;元话语研究;现状;前景;述论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06-0154-005
一、研究现状评述
元话语的概念最早由Harris于1959年提出。[1]从八十年代开始,很多语言学者在自身研究的领域深入探讨这一概念。[2][3][4]目前,虽然学界对元话语的内涵,即“什么是元话语”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研究者对元话语的定义大致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5]157狭义的元话语,也称“反身性元话语”,重点关注元话语的篇章组织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是Williams的定义,她认为,元话语是“有关话语的话语,跟主题无关”[6]211。广义的元话语,也称作“篇章互动元话语”,不仅包含用于组织篇章的元话语,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作者对于篇章命题内容真值的态度、评价以及对读者的态度。[7]最具代表性的是Hyland的定义,他认为,元话语指的是话语的组织、作者对话语内容的看法、预测读者态度等体现篇章各种特征的一套机制。[4]437
自元话语的概念诞生以来,学者们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建构论等视角对元话语进行了研究。例如,Keller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把元话语称作“开场白”,指出元话语具有标示话题结构、组构会话的话轮、表明对信息和观点的认识状态以及检查交际渠道是否畅通四种功能。[8]Schiffrin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把元话语看作“元交谈”,例如人们在谈话时使用“well”、“I am telling you”等词或短语组织或评价正在进行的会话。[9]Conley[10]和Flower[11]将元话语视作修辞的策略和手段。 Crismore 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认为元话语关心的是受话者,其功能是修辞的,并建立了元话语的修辞模式和具体的分类框架。[3]Vande Kopple[12]和Hyland[7]等都基于Halliday提出的语言元功能理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元话语进行分类。此外,随着社会建构理论的发展,Hyland等学者也将元话语视为“作者―读者”互动资源的重要来源,认为元话语表达的是语篇中的人际层面,即作者如何利用互动资源和语篇资源来构建并维系同读者的互动关系。[13]
尽管元话语的定义不一,视角各异,但无论是元话语的对话交际本质、元话语与语境的交互作用、元话语与元语用的关系,还是元话语与身份建构的联系,都折射出元话语的语用实质。现有对于元话语研究的述评基本围绕元话语的定义、分类和应用研究等维度展开[14][15][16],缺乏对语用学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进行反思和评述。因此,笔者尝试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对语用学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该领域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对未来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的空间和前景提出建议和想法。
研究内容
目前语用学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关注元话语具有的语篇和人际功能。研究者认为,元
语用学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述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