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陪游北大清华,孩子能加分?
“状元”陪游北大清华,孩子能加分?
有的大学不是景区,却想着成为景区。有的呢,不是景区却胜似景区,不得不对参观的游人总量控制。没错,我说的就是北大、清华。时值暑假,这两所学校成为北京热门“景点”,有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前往参观。因游客众多,北大、清华采取了限流措施。记者发现,有机构在淘宝店叫卖“状元陪同参观游览北大清华”,不需要排队,但要价近200元每小时。(昨日澎湃新闻)
这个新闻,从不同角度可以衍生多个话题。比如,该不该限流?限的话,好处是方便服务和管理,弊端是导致了稀缺性,部分家长和孩子可能缘悭一面,只能远观而不能入内,多少有违待客之道。又如,“状元”陪游可能并非“状元”,这涉及夸大及虚假宣传。而与其说他们是陪游,毋宁说是“黄牛”,这对其他排队入校的外地游客,特别是因名额已满而不得入的人来说,多少有些不公平。还有就是,“状元”陪游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用?
探讨这个话题,就得从家长带孩子参观的动机说起。从报道看,家长的主要目的,无非是让孩子感受感受氛围,以便有朝一日可以从
“客人”变“主人”。在这背后,隐含这样一种逻辑,去北大、清华的次数多了,就越有可能考入这两所学校。表面上看似乎成立,因为去北大、清华次数最多的肯定是北京人,而北京人考这两所学校的显然是最多的。但北京大学之所以被调侃成北京人大学,完全是因为他们占了户口的便宜。
这个道理,其实不少家长也心知肚明。有家长就表示,并不是对北大、清华有执念。不过,众多的家长何以还是热衷要进校园参观呢?我的理解,一是对可能效果的寄望。这就像到山上给菩萨上香,往功德箱里放钞票一样,说好听一点叫做信仰,说难听点叫做交易:我都给你钱了,菩萨好歹得保佑我不是?同样,我都带孩子拜过码头了,进来的几率要大一点吧?至于第二点,则可能与炫耀有关。毕竟,在很多人眼里,北大、清华作为“名校情结”最具代表的具象化符号,差不多要与圣地媲美了。
由此来看,到了北京带孩子去北大、清华参观,近乎成了一根鸡肋。去的话,要是运气不佳,一不小心吃了闭门羹。稍好一点,在外面排几个小时也能进去,但待到进去的时候,人都已经蔫了。即便很顺利进去,走马观花几个小时,对孩子的学习又有几多触动?一切不得而知。至于“状元”陪游,顶多对学校的历史、沿革等有深入一点的了解,而这些在网上基
“状元”陪游北大清华,孩子能加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