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日语口译教学中的笔记技能训练
【摘要】口译笔记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口译笔记的特点出发,总结了若干口译原则,最后提出了进行日语口译教学的笔记训练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日语口译教学;笔记技能;训练
口译教学中有各种技能训练,笔记训练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对于口译初学者来说,想要熟练的记录口译笔记绝非易事,但是,实践证明,只要训练方法系统得当,笔记技能是完全可以训练的。本文作者将着重讨论日语口译教学中的笔记技能训练方法。
1 口译笔记的目的
口译笔记是口译员在紧张的会场气氛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单的符号、文字等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口译过程中记笔记有三个目的:(1)帮助译者减轻记忆负荷;(2)帮助译者理解、记忆;(3)在表达时起提示和帮助记忆已听懂内容的作用。
2 口译笔记的特点
第一,理解为基础。透彻的理解是做好口译的前提。笔记是在理解基础上记下一些口译者认为需要提示自己的重点、逻辑联系、细节等。但许多人在做口译笔记时,常常忽视了理解,只顾不停地动笔。不通过理解就记录只会弄巧成拙,即使做下了记录,也会因无法准确完整地传达信息,而成为无效的笔记。
第二,记忆为主,笔记为辅。笔记只是记忆的辅助手段,因此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大脑记忆上。笔记要有选择地记,不能过于详细。详细的记录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受时间限制,口译笔记应越简短越好,这样可以提高笔记速度,同时也留出时间让译者思考译文。
第三,临时性。口译笔记只是为了临时应用,为现场服务,起给译员提示的作用,不要求记录详细清楚以便课后复就失去了作用,因此要求译员只需将主要内容,转折处、关键词等记下来即可。
第四,逻辑性和结构性。笔记的格式要有逻辑性、结构性,且所记内容不可过密。笔记的格式要能清晰地反映讲话者的思路。
第五,个性化。口译笔记只供译员本人使用,具有很强的个性。记什么,记多少完全因人而异。口译笔记的方法是很灵活的,完全可以是译者的自创。
3 口译笔记的原则
第一,应该记什么。一个完整的信息内容往往应该包括“5W1H”,因此涉及到“5W1H”的关键词语应尽量记下来,特别是数字和固有名词等是务必要记得(5W1H即是When, Where, Who, What, Why和How,分别表示行为的时间、地点、主体、内容、理由和过程。)
此外,除了5W1H的内容之外,信息之间的关系也是做笔记的重点。这些信息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具体表现在层次和线状的联系。把这些层次和线状的联系用笔记形式体现出来,对于口译时进一步理清脉络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常见的信息关系:
先后顺序:首先、其次、然后、再、最后、第一、第二(はじめに、まず、最初に、次に、それから、また、さらに、最後に、第一、第二)。
顺接:因此、所以、就这样、于是、就(?って、すると、そこで、それで、けれども)
逆接:但是、可是、尽管、不过(しかし、が、けれども、にもかかわらず、ても)
理由、原因:因为、由于出于这种原因(なぜなら、というのは、というわけで、原因としては、という条件では)
第二,应该怎么记。实战口译专家林超伦先生提出的口译笔记原则是:“少横多竖,少写多划,少字多意,少线多指,快速书写,明确结束。”可以具体做如下细解:少横多竖,即口译笔记的记录格式采取自上而下的记录方式,以意群为单位记作一行,区别于我们平时书写的横排整行方式。一般公认的口译笔记纸宽度仅为一页A4纸的1/3或1/4宽,也是为了适合这种纵向记录的方式。少写多划,即在口译笔记中要多用线条,少写汉字或字母。少字多意,即在听入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反应出需要记录的关键词,以简洁的方式记录。比如用汉字的简体字或日文单词的假名:比如,“中国”最多写个“中”,“北京”最多写个“北”。日文词也同理处理,“?京”最多写「ときょ」,「速い」最多写「は su」等等。通过少量的字迹加上前面所说的表逻辑关系的线条,就能基本还原听入的信息。少线多指,即除了一些必要的名词、数字和符号外,在笔记中还应当用不同方向、不同形状的线条来表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
“平稳进行”(――)、“如上所述”(∠)等等。快速书写,即快速起笔与快速记录。快速起笔是指讲话内容一旦开始就要开始起笔记录。明确结束,即在每一段的口译结束后,在相应的笔记段落后画一个固定的标志(如o或#)以示结束。因为讲话人动辄连续讲话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译员在记录过程中往往需要翻页记录;有了这样的结束标记,译员就可以确定开始翻译的笔记处,而不会发生找不到本段笔记开头处或看错笔记段落的致命错误。
4 口译笔记的训练方法
第一,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口译笔记的作用
贴心曲线【内衣讲堂】之内衣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