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榆功效与作用
地榆的功效: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根。别名: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止血宜炒炭用,泻火解毒宜生用;心肺热盛,吐血不止者,可柏叶、黄芩、小蓟等配伍;肠痈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各种痈疮初起者,可用该品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别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
性味:苦酸;寒;无毒。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地榆的作用:
地榆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入血敛降;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肠风血痢,痔漏,赤白带下,痈疮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虫蛇咬伤。配苍术燥湿泻火,凉血止血,主治脾经湿热,痢疾下血。配槐角,凉血止血。配茜草,凉血止血,治便血等下焦湿热所致的出血。配乌梅,凉血涩肠。配黄柏,凉血燥湿。配金银花凉血止血效更强。
1、地榆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3、地榆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机要》)
4、地榆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地榆汤)
5、地榆治湿疹: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
6、治湿疹: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全展选编?皮肤科》)
7、地榆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全展选编?传染病》)
8、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楂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滇南本草》)
9、地榆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圣惠方》)
10、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