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顶骨辗转流失之谜
导语:历史上南京地区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存于一域又兼容并包。南京古地名的形成深受宗教文化流风浸染。除南朝时期的栖霞寺外,唐代南宗第一祖师法融修行地祖堂山,南唐后主李煜忏经礼佛的唱经楼、避暑纳凉的清凉山,明代鸡鸣寺,都是较著名的宗教圣地。其中,玄奘寺因供奉佛家圣物玄奘舍利而闻名。据了解,玄奘舍利最终安置在此,经历过若干曲折和辗转,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唐玄奘已经远离我们1300多年,但是他跋山涉水,徒步西行取经,传播文化的精神至今感动着人们。为了重温唐玄奘当年西行取经的过程,今年7月,台湾佛光山和江西云居山的两位高僧,取来了黄河壶口瀑布的水、黄帝陵的土,以及台湾日月潭的水、阿里山的土,交融后的水土被制成玄奘像,然后从西安大慈恩寺出发,徒步重访当年唐玄奘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
据了解,两位高僧“取经”回来后,他们还将来到南京拜谒。为什么两位高僧还要不远千里来到南京呢?昨天,南京玄奘寺监院传真法师透露,南京玄奘寺的“地宫”里供奉有唐玄奘的顶骨,灵谷寺也有。
地宫中供奉的“玄奘舍利”
九华山铸有玄奘铜像。玄奘铜像身后,就是三藏塔。塔内中央有一圆形石墩,类似棺木,小石碑上刻有“玄奘大师灵骨”字样,这就是玄奘大师灵骨舍利供奉处。而玄奘的顶骨舍利究竟是什么样子?由于水泥封得严严实实,记者无法看到,传真法师介绍说:“舍利有发成、血成、骨成等种类,它的形状有的如同菜子,有的像黄豆,有的像鸟蛋,它的色彩有红、白、黑、黄、绿、灰、透明、杂色之分,而唐玄奘的顶骨舍利就有光有色。”
唐玄奘顶骨舍利是怎么到南京的呢?传真法师说,唐玄奘圆寂后葬在陕西樊川平原的兴教寺。
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兴教寺的三藏舍利塔被毁。一个出家人发现暴露荒野的顶
骨后,将其背至终南山紫阁寺中,建一塔供奉顶骨,并刻下碑文说明其中原委。直到北宋太宗端拱元年,南京一位名叫可政的和尚,到紫阁寺修行,无意中发现了顶骨舍利、金钵以及一些衣物,于是将顶骨与石碑千里迢迢地一同背回南京,并把它供奉在天禧寺里。公元1408年,天禧寺毁于大火,朱棣在天禧寺的原址上建造了大报恩寺,并继续供奉玄奘顶骨。只是太平天军的一把大火,又把大报恩寺庙给烧毁了。
1942年11月初,驻防在南京的日本军队,在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后建造“稻禾神社”,挖地基时挖出一个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记载玄奘顶骨辗转来宁迁葬的经过。为了证实挖到的就是唐玄奘顶骨
玄奘顶骨辗转流失之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