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1日信息来源:
现代物流业是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方法,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一体化运作的复合型产业。为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条件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次由第18位跃升至第15位。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依存度不断提升,并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在肥交汇,为华东地区与西部地区公路、铁路货运主要联系通道。水路运输是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一横一网十线”和安徽省“两干三支”航道骨架体系的组成部分,1500吨级货轮可经巢湖通江达海,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首年吞吐量即突破5万标箱。合肥骆岗机场是全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已开通30余条航线,合肥4E级新桥国际机场即将投入运营。合肥还是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政府联合批准的七个重点建设货运站场之一,拥有上海铁路局最大货场。
。2011年,全市共有运输、仓储及综合物流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2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完成增加值约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近3%,占服务业7%。
(二)制约因素
。多数物流企业仍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来完成,服务能力较弱,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不少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功能单一、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在利用信息技术追踪货物、库存管理电子化、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技术支撑等方面相对落后。
。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成为制约物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关键因素。
。物流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产业政策体系支持,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过低,中小物流企业资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无序竞争现象,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一体化运作。
(三)发展机遇
。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公布和实施,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呈现加快发展态势。2011年,、%,、%。制造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形成相互渗透、联动发展的格局。 2011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物流合作不断紧密。全国物流业发展呈现的新态势为合肥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
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