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抗日救亡运动
方案一教师可先提问“九·一八”事变和《塘沽协定》的结果,再总结。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已沦陷,华北门户洞开,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以此引入新课。
方案二先让学生讲他们所知道的“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指出“一二·丸’“西安事变”是在“九·一八”以后,面对日本的得寸进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从而导入新课。
可作为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的背景来讲。
引导学生首先回忆《塘沽协定》的结果?其次,让学生找到标志华北危急出现的事件?再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华北危急加深的标志。结合《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图》和本目小字说明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冀察政务委员会”的设立,实际上使冀察两省已经“自治”。在中国地图上,华北五省偌大一片国土,将继东北三省和热河而沦丧,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在日本侵略东北、华北时,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相比,中共的态度如何?方针怎样?让学生阅读课文后作答。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于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为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和方针,爱学生于1935年12月9日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教师出示《参加“一二·九”游行的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幻灯片,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当天的情景。北平学生的英勇斗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讲到此处,引导学生学习“一二·九”时期爱国学生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伟大爱国精神。
在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和爱国学生行动的鼓舞下,社会各界爱国人士也加入到救亡运动的队伍中,国民政府却一意孤行,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君子事件”
关于“西安事变”学生通过影视渠道已有所知,可结合课文直接设问。
张学良,杨虎城是什么人?事变之前他们和陕北红军关系如何?张、杨为什么能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对红军停战。张、杨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总结。
“抓住蒋介石以后怎么办?”可充分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以及“西安事变”
后出现的复杂形势,从具体分析中使学生明白“西安事变”只有和平解决才有利于抗日、有利于人民、有利于革命,才符合全民
高二历史教案:抗日救亡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