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锐器伤监测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现状,掌握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院感科制作表格,对本院28名发生锐器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工龄低于5年的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锐器伤发生的操作环节以处理针头等锐器物时最高,发生率为25%;锐器伤发生后26名护理人员按规范流程紧急处理伤口,%。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流程,避免不良工作习惯,建立合理的锐器伤处理流程及上报制度,定期跟踪随访,对护理人员做好人文关怀,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保障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关键词】护理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60-02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通过污染的针头等刺伤,使护理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2004国际护理管理学术会议报道:职业暴露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风险。我国有80%以上的临床护士曾经被针刺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较高的职业风险,从而导致健康受损,甚至危及生命[1]。本文通过对我院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掌握相关数据,并探讨发生锐器伤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11月本院上报的发生锐器伤护理人员28例。
方法院感科制作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对发生锐器伤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及登记。调查内容涉及其工龄、所在科室,伤害发生的地点、原因、操作环节及受伤后采取的措施等。
2 结果
工龄越短锐器伤发生率越高随着护理人员工作年限的增长,针刺伤发生率逐渐降低。见表1
锐器伤发生的操作环节锐器损伤发生率最高为处理针头等锐器物时,其次为拔针时及整理操作完毕的锐器物时。见表2
锐器伤发生后处理受伤后2名护理人员未按职业暴露流程紧急处理伤口,%;26名护理人员按规范流程紧急处理伤口,%;28名护理人员均按报告流程及时上报,并填写锐器伤个案登记表。根据暴露源的不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定期复查,追踪随访未发生1例感染相关经血传播性疾病。
3 讨论
发生锐器伤护理人员工龄分布暴露人员工龄0-%,6-%,与文献报道的工作年限越短暴露比例越高相同[2]。主要是新上岗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每天接触锐器的机会也相对多,对暴露后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和技术操作不熟悉、不规范所致。
发生锐器伤操作环节处理针头等锐器物时为锐器伤发生主要环节,占25%;其次是拔针时,%。主要因素:一是护理人员操作欠规范;二是自身防护不到位;其它因素如病人躁动、不配合及繁忙时段,床护比例低,工作量大等有关。
对策
加大培训、宣传及考核力度,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多开展职业防护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6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要通过规范各项操作,降低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风险[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医疗护理
护理人员锐器伤监测分析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