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蒙顶山茶-蒙顶山五大传统名茶.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名茶系列名山种茶,始于西汉。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载:“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之最。”杨桦撰《膳夫经手录》记:“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陶谷的《清异录》载:“吴僧凡川住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圣扬茶’、‘吉祥蕊’所采不逾五斤。”蒙顶山茶据蒙山茶史专家李家光教授考证,蒙顶山茶创制顺序为: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蒙顶甘露,清末民初由于时局原因,蒙山五大名茶停止生产,工艺接近失传。蒙顶山边茶(藏茶、黑茶)却一直未曾间断。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梁伯希等老一辈专家学者在1958年于名山县蒙山茶场指导恢复了蒙顶山传统名茶,其中蒙顶石花和蒙顶甘露在1959年国家外贸部组织的全国名茶评选中获得“全国十大名茶”称号。近年来,名山又大量生产蒙山毛峰,新创蒙顶山红茶,是名山茶人奉献给世人的又一份茶叶佳品。1蒙顶石花图1蒙顶石花蒙顶石花源于唐代贡茶,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此茶曾受到唐代白居易、黎阳王、段成式等诗人赞扬,时为不研膏饼茶。宋史《食货典》有记载,可谓为蒙顶山制茶工艺的“鼻祖”。解放后,改作扁形芽绿茶,其原料为明前单芽,色黄绿,芽型适中,一斤干茶需约4~5万个芽头。其成茶外型扁直齐整,银毫毕露,峰苗挺锐,形如峻峰奇石之石花。冲泡后茶汤色黄而碧,味甘鲜嫩,香纯持久。工艺保持古老制作方法:鲜叶摊放→杀青→摊放→炒二青→摊放→炒三青→摊放→做形提毫→摊放→烘焙提香→包装。2蒙顶黄芽图2蒙顶黄芽黄芽属黄茶类。唐有“茶之名品,蒙山之露芽”。文彦博、苏轼、文同曾作诗赞誉。黄芽原料单芽,清明前采摘,色黄绿,成茶芽条壮硕,芽尖毕露,一斤干茶需要4~5万个芽头,成茶色泽黄亮,油润有金毫,开汤后淡黄明亮、底芽嫩黄。具有叶金黄、汤亮黄、底嫩黄的“三黄”特点;滋味具有醇浓鲜爽、蜜甜馥郁、韵味悠长的独特品质风格,是茶类中极品。工艺:鲜叶摊放→杀青→初包→二炒→复包→三炒→摊放闷黄→整形提毫→烘焙干燥→包装。3蒙顶甘露图3蒙顶甘露蒙顶甘露名称初见于宋祝穆《方舆胜览》:“……上清峰,产甘露茶,常有瑞云及现相影现”,明代初期因“罢团兴散”,茶汤似甘露,二是“甘露”梵语是“念祖”之意,这纪念植茶始祖吴理真。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编修的《四川总志》、《雅安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之记载;清刘源长《茶史》、陆廷灿《续茶经》、冒襄《岕茶汇钞》等均记载。原料一芽一叶初展,采摘期清明前后,鲜叶嫩度很高,内含物最丰富。成茶外形银丝典卷,芽银白多茸毛

蒙顶山茶-蒙顶山五大传统名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18 MB
  • 时间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