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商战和美伊战争中看谋略
【摘要】本文在此讨论了从现代商战和美伊战争中看到的谋略。
【关键词】现代商战,美伊战争,谋略
有人说“商场就是战场”,也有人说“商战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当今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商场竞争愈演愈烈,竞争的策略和手段层出不穷,就如同2011年刚刚结束的美伊战争中美国所采取的新型的战略战术,两者极为接近和相似。将两者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对于我们掌握商场竞争和战争规律有很大帮助。
一、先发制人战略
兵法云,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国内彩电霸主长虹在崛起过程中,就实施了先发制人的战略。90年代中期,长虹经过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但当时的行业龙头熊猫、黄河等彩电企业难以超越,同时众多的彩电企业也蜂拥而起。长虹分析形势后认为,彩电价格普遍较高,如果能适时降价让利,定能打破行业坚冰,取得更大发展。于是、长虹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降价、抢占市场。TCL、康佳等纷纷跟进,成为市场新贵。而老牌巨头熊猫、黄河开始坚持不降价,等到市场被蚕食而不得已跟进降价时,已是大势已去。
在美伊战争开战之前,美国敦促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但美国却在核查结果出来之前,发动了战争,这是战略上的先发制人。在军事行动上,美国也是先发出“最后通牒”,给伊拉克一个权衡的时间,而美国在最后通牒之前就发动了战争,打了萨达姆一个措手不及,达成了战术上的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战略的根本意义就是通过先发,抢占先机,使自己处于主导地位,从而扩大竞争优势,赢取最终胜利。
二、“斩首行动”与“震慑战术”
“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实质,就是打击敌方的重心,消灭其重要有生力量,促使对手在压力下崩溃。
在商战中,“斩首行动”的战术被普遍应用。特别是在争霸战和区域市场争夺战中更是如此。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全国性市场的企业来说,某个城市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重点市场的意义便非同小可。赢得了重点市场的胜利,不仅关系到一地的得失,更对整体市场的士气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家电行业,大品牌在商业重镇的争夺,直接影响整个市场的信心。家电行业的争霸战,也往往由商业重镇肇始。长虹当年降价开始于北京,而创维、TCL等2002年发动彩电高端之争也于武汉开始。
美伊战争初期,美军便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将萨达姆及其核心成员作为打击对象,同时,对伊拉克重要军事力量进行了重点打击。3月26日,又发动了“震慑行动”,在一系列空袭中,伊拉克高层领导不得不躲起来,萨达姆堂兄“化学阿里”更被炸死,导致伊军指挥系统瘫痪;同时,伊拉克重要军事力量“麦地那师”和“巴格达师”以及一些重要军事工事被摧毁,其抵抗力量严重削弱。
其实,无论是“斩首行动”还是“震慑行动”,都存在心理战的因素,我们通常所说的信心和士气,就是其集中体现。而重点部位胜利造成的震慑和辐射作用,往往对全局造成非常决定性的影响。
三、“蛙跳战术”与避实就虚
2008年上半年,某洗衣机企业在浙江市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降价活动,强大的品牌拉力和锋利的价格利刃,使一些行业强势品牌也纷纷让路,绝大多数小品牌更受到重力弹压。在这场降价风潮过后,该企业在清点市场时,发现在很多企业甚至是大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时,一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不但安然无恙,而且其市
从现代商战和美伊战争中看谋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