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马戏团”所谓凯恩斯的“马戏团”指20世纪20-30年代凯恩斯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同事组成的一个班子,他们对于发展和宣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所提出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这个富有创见和煽动力的引人注目的集体,给现代经济学留下了持久和深刻的烙印。理查德·卡恩是这个集体中的核心人物。他是在英国经济文献中最早正式提出乘数概念的人,那就是说,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对国民收入和生产造成更大幅度的增加。这个集体中的另一中心人物是身为贵族的罗伊·哈罗德,他是这个集体中的保守派,始终拖住凯恩斯,使他不过份偏离正统。哈罗德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相结合,建立了凯恩斯体系的动态翻版,对增长理论的数学化发展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这个集体中最引人注目而且能言善辩的成员恐怕要算是琼·罗宾逊了。她的贡献包括就业不足论、经济增长论、资本理论、经济学说史、经济学方法论。她毫不掩饰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敌意。正是她在英国剑桥学派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学派之间点燃了一系列著名的论争(即“两个剑桥之争”)。其主题是关于正统的资本概念以及新古典学派总生产函数在理论上的正确性。这是一个少见的事例,把古典学派的领袖人物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也拉进了一场关于他们理论基础的重大论战。对于他自己的理论在美国的翻版,即所谓凯恩斯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她也同样敌视,称之为“杂种的凯恩斯主义”。卡恩的乘数理论强调资本设备投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他的论证很简单:资本投资的增加,不仅会直接增雇工人来生产机器,而且会间接增雇工人生产那些资本品部门新增工人所需要的消费品。最重要的是,这与生产出来这些机器做什么用无关,与谁来投资也没有关系:如果私人企业信心不足而不愿投资,政府同样可以来办。卡恩在他1931年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就业乘数的概念。他把政府修路作为国内投资的例子。同时提出“对这种简单化的事例不应理解为……修建更多的公路是一种最好的投资方式。”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完全接受了这种观点。在大萧条时期,他们几乎愿意支持政府任何形式的投资,认为这总比投资不足造成的极端失业状况要优越一些。凯恩斯写道:“如果财政部把钞票塞进旧瓶子,以适当的深度埋进废弃的煤矿,然后用城市的垃圾填平,根据切实可行的自由放任原则,任由私人企业再把这些钞票挖出来……那就没有失业了。而且通过这些活动的影响,社会的实际收入,还有它的资本财富,也会比原来大得多。当然盖房子之类的事要比干这个明智一些,但是如果有政治上和实际工作上的困难和阻碍,那么上述做法总比什么也不干好些。”凯恩斯确实论证过,经济史上从古代埃及人到中世纪的伟大繁荣时期,就是由于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产生的。“古代埃及可说是双倍的幸运,而且无疑因此而积累了神话般的财富,那就是因为它有两种活动:建造金字塔和探寻贵金属。其果实既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也没有随着生活的富裕而腐败。中世纪人们盖教堂,唱挽歌。修建两个金字塔、为死者做两个弥撤,总比一个好两倍,但是从伦敦到约克修两条铁路就不见得如此了。然而在现代,由于政治上的保守,所谓‘健全财政’和‘预算平衡’的学说,以及‘有利可图’的要求,却阻碍我们做同样的事情,这是多么可悲。因此,我们变得这样明智,把我们自己教育得和小心谨慎的财政家如此相像,在为人们建造住房时,惟恐给他们的子孙后代增加财政的负担,以致我们再也没有这种逃避失业痛苦的方便途径了。”琼·罗宾逊以同
凯恩斯的马戏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