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鞍具 苏尼特马鞍编制说明.doc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蒙古马鞍具苏尼特马鞍》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为了进一步认真贯彻和落实“十二五”时期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精神,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征集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函》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申报了《蒙古马鞍具苏尼特马鞍》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并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2、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员
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
主要起草人员:贾双文、籍凤英、刘默。
目的意义
蒙古族以“马背民族”闻名于世,马既是蒙古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伴侣,蒙古人爱马、惜马,马和蒙古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使用马鞍、装饰马鞍也就成为了蒙古民族重要的生产生活内容,马鞍文化也成为了蒙古草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以其神奇的魅力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代表和体现着蒙古草原游牧民族豪迈的精神气质以及深邃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
鞍马艺术是蒙古族马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蒙古族制作马鞍和装饰马鞍的历史十分悠久。蒙古人的马鞍具有装饰美化的传统,已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就质地而言,主要有景泰蓝、鲨鱼皮、黄白铜、影子木和铁质等;从工艺上区分,有掐丝珐琅彩、骨质镶嵌纹、铁错金银铜、鲨鱼皮彩绘等;就民俗图案来讲,有万寿无疆、五福捧寿、平平安安、节节高升等。马鞍其他部位也都加以美化,如软垫、鞍桥、鞍花等,还有辔头上的鼻花和腮花等银饰件,更显得华丽夺目。其制作工艺精美,是罕见的艺术品,好马配好鞍,胜过龙驹,这是蒙古族悠久的马文化杰出的硕果之一。
蒙古族传统马具做工精湛,造型多样,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苏尼特马鞍更是以其独特的制作手法和因地理环境而形成的特殊造型,千百年来在该地区广泛流传。然而,随着蒙古民族逐渐从游牧走向定居,曾经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马鞍也逐渐走向了博物馆,马鞍文化的传承载体大大减少,马鞍文化的传承也陷入了困难,苏尼特马具制作技艺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同时,民间马鞍文化的应用也不规范,往往对人们产生误导,伤害了民族感情。因此,保护苏尼特马具制作技艺,传承蒙古民族马鞍文化,建立相关规范,迫在眉睫。
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在文化产业中广泛推广应用标准化技术。”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政策支持下,在落实“十二五”时期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号召下,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将先进的标准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之上,为保护蒙古族苏尼特马鞍独特的制作工艺,规范其术语和定义以及相应的礼俗文化,制定《蒙古马鞍具苏尼特马鞍》自治区地方标准,引导苏尼特马鞍在制作和使用上更加准确、规范,更有效的保护蒙古族苏尼特马具制作技艺和蒙古马鞍文化。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
1、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坚持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除遵守标准编写的一般原则外,结合苏尼特马鞍这一蒙古族传统马鞍具的特点,更加注重蒙古马鞍具的民族性、文化性等。
2、编制依据
1)
蒙古马鞍具 苏尼特马鞍编制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