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防治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首先要注意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就医并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及其原料,以备调查中毒原因。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细菌性或化学性毒物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中毒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急,患者都有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发病与食用某种中毒食物有明显关系。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有毒食品的人群,没有传染性,停止食用这种中毒食物后,发病立即停止。
一、食物中毒的原因
1. 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环节疏于食品卫生管理,使食品受到污染。此类食物中毒发生率最高。
2. 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如用甲醇配制假酒、食用油中掺入液体石蜡。
3. 误食亚硝酸盐、河豚鱼、毒蘑菇和农药、鼠药等污染的食物。这类中毒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4. 食品加工、贮存不当。如四季豆和面豆没有烧熟煮透,没把有毒成分皂素、植物血凝素破坏掉;马铃薯发芽会产生有毒的龙葵素。
5. 农药、鼠药管理不善。如鼠药和沾有鼠药的食饵到处丢弃,使食物受到污染,滥用农药造成上市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超标。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通常按病原学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我国以沙门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变形杆菌、葡萄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污染食物,并可在其中产生毒素。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这是由于气温高,适于细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中毒食物多为动物性食品。
2. 动物性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有两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如河豚鱼;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含高组胺的鱼类。
3. 有毒植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有三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毒蘑菇、桐油等;将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如生豆浆、苦杏仁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面豆中毒、毒蘑菇中毒、生豆浆中毒等。
4. 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被某些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亚硝酸盐、鼠药、农药等污染,或因误食引起食物中毒。
5. 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食入含有被大量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赤霉病麦中毒、霉玉米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等。
三、食物中毒的预防
1. 控制食物中毒关键在预防,搞好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
2. 加工好的食物应立即食用,食用常温下已存放4~5 h的熟食是最危险的,因为许多有害细菌在常温下可大量生长繁殖。存放熟食必须重新加热(70℃以上)才能食用。
3. 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4. 不要采摘、捡拾、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以及不认识的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
5. 购买和食用罐头、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要食用超
食物中毒的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