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篇一:流动人口调研报告丁家岭社区流动人口调研报告最近几年来,随着我社区安置区逐步稳定完善和周边众多企业的纷纷入驻,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到了我社区。至今年3月份,我社区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了往年来的一个最高峰,有826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安置区出租房提供了足够的客源,促进了丁家安置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我们的卫生、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的违法现象已成为了社区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我社区始终将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一、丁家岭社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现在已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数为826人,其中男性457人,占55%;女性369人,占45%;未成年人有126人,占15%;已婚育龄妇女有229人,28%,流动人口居住的时间长短不一,部分有编制的丁家岭小学的教师、有技术职称或者有技能的打工者以及部分做小生意的摊贩居住时间较长,服务行业,比如餐馆、网吧、理发店的从业人员和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居住时间比较短。二、丁家岭社区流动人口流动特性1、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分复杂,良萎不齐。2、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边,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3、处所不固定一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多数居住在出租房内,居住条件一般,形成了“哪里方便住哪里、哪里便宜住哪里”的频繁更换居所的情况,并且没有主动申报暂住登记的意识,使社区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其居住地址,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原文来自:.蓬勃范文网:四川省流动人口调查报告)困难。三、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难以摸清底子由于频繁的流动导致难以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流动人口群体庞大、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出租房屋变动频繁,流动人口底数不清一直成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最棘手的问题。最主要的是:①许多流动人员不理解社区的工作,在面对例行登记的时,有的不开门,有的不配合,甚至反感,非常排斥。造成一户流动人口要多次上门才能完成登记,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②由于流动人员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很多时候白天上门找不到人,所以常需要晚上入户进行登记。对于在社区从事这项工作女同志来说,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一般体现在已婚育龄妇女的计生工作方面。3、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一不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有少数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得有效的保护石,往往盲目的采取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四、应采取的对策1、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2、加强与流动人口的沟通。要经常下户到流入人口的家中,及时的了解他们的信息与困难,以便能够及时的为他们排忧解难。3、加强宣传服务工作。将政府部门针对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相关福利及时的宣传到位,让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待遇。4、多方联手,为流动人口提供广泛的平台,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让他们感到这就是他们的家,安心地在流入地工作、学习、生活。丁家岭社区居委会2013-4-8篇二:我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报告我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10日说,我国流动人口多半为“八零后”。这些新生代流动人口更加注重体面就业和发展机会,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国家卫生计生委10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新生代流动人口流动原因由务工经商为主向多元化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王谦介绍,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他们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比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相应比增加13个百分点,。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据王谦介绍,我国新生代流动人口处于青春期、婚育期,他
四川省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