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课教案
汶河小学杨勇
预期学习结果
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
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
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难点: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烧杯、方糖、筷子、热水、实验纪录、温度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我们进行了很多实验,我们发现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认识模拟实验
还记得模拟昼夜的形成,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吗?
请一名同学演示实验的过程。
师:在这个实验中,地球仪代表的是什么?(地球)手电筒代表的实什么?(太阳)转动地球仪代表什么?(地球的自转)
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把像这样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
想一想,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做过哪些模拟实验?
生回忆:
(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模拟水的毛细现象)
认识对比实验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的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模拟水的毛细现象等这几个是模拟实验,还有一些就不是,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我们把这类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它是运用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今天我们再做来做个对比实验,体会下对比实验中条件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进行“糖的溶解于什么条件有关”的对比实验。
提出问题:糖的溶解于什么条件有关。
学生假设。
(学生可能出现的假设有:糖的溶解可能于搅拌有关;糖的溶解可能于水的温度有关)
小组讨论:打算如何开展实验,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流实验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强调:实验要遵循公平原则,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对于不变量要控制好,如搅拌的力度,搅拌的大小,水的深度,搅拌器的垂直状况等。)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纪录。
汇报交流。
(重点:实验是怎么开展的,其中有没有控制好不变量,实验的结果与变量有什么关系。)
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实验可以分成哪两大类?(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1.《小学课课程标准》
2.《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
3.《青少年心理学》
4.《小学生心理咨询》
5.《教育心理学》
《实验》教学设计5.2杨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