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冲刺辅导讲座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在社会科学领域,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思想材料,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及时总结了工人斗争的经验,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总结,特别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唯物主义哲学主要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列宁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只有永恒运动着的物质。
(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
规律都有如下的共同特点:第一,规律具有稳定性。第二,规律具有普遍性。第三,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运动观,深刻地阐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本质。这进一步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证实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表现为,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意识的能动作用,又称为主观能动性。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应当注意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两种作用不能并列。同样,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中,客观规律是第一性,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
第二,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公务员考试常识资料常识部分冲刺辅导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