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漆器与汉字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漆器:一般髹(xiu)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秦代漆器
这一时期漆器工艺是我国漆器工艺史上继往开来的新阶段。秦时以结束了战国期间群雄争霸的局面,社会与经济相对稳定,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的漆器制造更是推陈出新;制法的改进、品种的创新、纹饰的变革以及造型的拓展,这一切都为西汉漆器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代漆器
目前最早被确认为秦国漆器的是解放前在湖南长沙被盗掘的有“廿九年”针刻铭文的漆樽。已知最为重要的两处秦代墓葬是湖北云梦睡虎地和河南泌阳官庄村秦墓,其中出土漆器数百件,尤其是云梦出土的秦代和秦汉之间的漆器多达560余件,为我们了解秦代漆器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史料,不仅填补了战国与西汉之间的漆器空白,而且对于研究秦代漆器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除造型和纹饰外,云梦漆器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漆器的胎骨比较单纯,主要为木胎,少量的夹纻胎和竹胎。木胎的制作手法主要有挖制、斫制和卷制三种;二是在许多漆器上有烙印或针刻文字,据分析这些文字当为地名和漆工名,早在战国时代就已有了“物勒工名”的做法,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这样做可以责任到人,以利于奖惩制度的实施。
云梦秦漆器艺术最为突出的成就是纹饰。云梦漆器的纹饰题材比较丰富,构成形式变幻多样,再加上绘饰者挥洒流畅的表现技能,给人以充满流动而且结构缜密得一丝不苟的总体印象。云梦漆器的色彩主要为朱、黑、褐、金和银五种,尤以朱、黑两色为主。云梦漆器的画法以单线平涂法为主,用笔大胆而准确,有一定的写意性。
秦代云梦漆器
•描漆双耳长盒
•秦代
•,,
•
•1976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9号秦墓出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木胎。盒呈椭圆形,由盖与盒身上下扣
合而成。其两端有类似于耳杯样的双耳,
可供持捧。在盖上及外底均有弧形的矮足。盒内髹以朱漆,外以黑漆作地,其上用红、褐色漆绘出圆圈纹、变体鸟纹等图案。图案中心,以变体鸟纹交汇成十字,其两端各向内卷曲,如浮云翻卷。其造型、纹饰装髹,皆可代表秦代漆器工艺的水平。
•描漆圆盒
•秦代
•高19厘米
•1976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卷木胎。圆盒内髹朱漆,外以黑漆作地,
其上以红、褐色漆绘成云气纹、卷云纹、
变体凤纹及几何形纹。为了制作圆筒状
器物,用大张薄木片来圈制卷木胎,下面另外装底。木片接口处,两边削成斜坡状,使其交搭平整、匀称。它表现出相当高超的工艺技巧。秦代漆器过去一直鲜为人知,直到1976年云梦睡虎地墓葬的发掘才使我们有了比较确切的认识。在十二座秦墓中,总共出土了一百八十多件漆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都很精美。这件描漆圆盒,图案设计对称中有变化,静谧中又寓含强烈的旋动感,表现出较高的设计制作水平,是这批漆器中的佼佼者。
•描漆兽首凤形勺
•秦代
•
•1976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9号秦墓出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木胎。此器造型为一只圆雕的游凤,其颈部
高高昂起,但首部却是一只兽头。朱漆里,
外髹红漆为地,以红、褐色漆绘成凤鸟身上的羽毛及兽首的口、眼、鼻、耳等部位。兽首双耳向后耸立,颈上有两道朱色圆圈,腹部以红、褐色漆绘成片片羽毛。身体中空,背上开有一个略呈椭圆形的大孔,孔上无盖。尾都呈羽状向后翘起。在尾下部,有“咸口”与“□□亭□”烙印文字二处。此勺造型奇特,如一只悠游于湖面的天鹅,恬淡、安宁,保留了浓郁的楚文化风格。尾部下的烙印文字,与1977年在睡虎地34号秦墓出土的另一件凤形勺相似。在那件凤形勺的勺内底部,有“郑亭”烙印文字,大概是漆器出产地的名称。
彩绘木圆盒
秦末
通高18厘米,圈足高1厘米,口直径21厘米,圆足直径11厘米
1978年泌阳县官庄秦墓出土
现藏河南博物馆
挖制而成。口沿稍残,底、盖以子母口扣合。器身略高于器盖,盖肩部略大于底肩部。底、盖皆有圆唇圏足。器内髹红漆,略有黄色,器表髹黑漆,在黑漆地上用红、棕、黄色漆彩绘云气纹、变形凤纹、花朵纹和几何纹。在器底圈足内有烙印文字“□小妃”字样,并用针尖浅刻一行“卅五年□工造”文字。
耳杯
秦末
杯长19厘米,宽14厘米,高5厘米
1978年泌阳县官庄秦墓出土
现藏驻马店文管会
椭圆形,小平底,耳微上翘,内髹红漆,稍带黄色,外髹黑漆,并在两耳上侧、口沿内外侧,用黄色、棕
秦汉时期的漆器与汉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