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
史小平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望城410200
[摘要] 诗歌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块瑰宝,如何跨越时空翻译这些诗歌,不仅是对译者中英语言能力的挑战,而且是对译者中西文化内涵的挑战,更是对译者中西文化的差异感和文化自觉度的考验。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以具体的译例来验证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适应性。
关键词:目的论;诗歌翻译; 翻译策略
On the Influence of Skopos Theo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SHI Xiaoping
Hunan Information College, Wangcheng, Hunan 410200
[Abstract] In 1970s Vermeer, a founder of Functionalism, established skopos theory. which is a kind of translation viewpoint that considers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and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or function that the translation tends to achieved.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skopos theory on the poetry translating .
[Key words]Skopos theory; poetry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radegy
引言
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笔者试从中西方诗歌的翻译为例,探讨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
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弗密尔二十世纪70年代创立的,他指的目的是指某个译文或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根据弗密尔的分析,翻译行为可能有三种目的:(1)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如可能是“为了谋生”);(2)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可能是“为了启发读者”);(3)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如“为体现源语结构上的特点而采用直译法”)(Vermeer1989a:100)。弗密尔认为:翻译不能被看作是语言间一对一的转换,而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因而需要有一种文化的理论来解释交际情景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言语和非言语情景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弗密尔将其理论称为目的论的原因。
弗密尔认为人类活动是有目的的,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他提出的目的论包含目的、连贯、忠实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是总体性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目的原则。在翻译中决定翻译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众或称为预期的目的语接受者或听众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要。每一个翻译作品都是针对预期中的听众的。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文本”(Vermeer1987:29)
目的论问世以来,褒贬不一。诺

试论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33326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