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 6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9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9第一节基本要求 9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11第三节光电测距 12第四节钢尺量距 15第五节内业计算 15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6第一节基本要求 16第二节水准测量 17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17第三篇矿井测量 18第一章联系测量 18第一节基本要求 18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19第三节定向投点 20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21第五节几何定向 24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5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6第一节基本要求 26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28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29第四节边长测量 29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31第六节内业计算 32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3第一节基本要求 33第二节水准测量 33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3第四章采区测量 34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35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35第一节基本要求 35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36第三节边长测量 37第四节内业计算 37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38第一节基本要求 38第二节水准测量 38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9第四节内业计算 40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40第一节基本要求 40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0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42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43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43第五篇施工测量 45第一章基本要求 45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5第一节井口标定 45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7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8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48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51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54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58第四章贯通测量 59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61第一节铁路测量 61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62第六篇测绘资料 64第一章基本要求 64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64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73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77第一章基本要求 77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79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79第二节观测工作 82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85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87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89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90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91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第2条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护煤柱。参与“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第3条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或者进行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或对算。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考机。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第4条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第5条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应尽可能采用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
煤矿测量规程(2012版)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