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李云飞
(渭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11级5班)
摘要:声乐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它的魅力在于用人的声音直接表达人性和真实的情感。在演唱中,通过演唱者自己的情感抒发和听众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产生情感的接触,以引起听众的共鸣。演唱中的艺术表现涵盖了技巧和艺术两个层面的表现,通过论述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的艺术表现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必须先要对故事有一个总体上的理解,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更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演唱者要对歌曲的内容、主题、语言、时代背景、乐句的划分、伴奏的织体、力度、表情术语的变化进行仔细的研究,增强全面的艺术表现力,以取得比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多情的土地》;声乐作品;情感表现;演唱技巧;艺术特征
一、《多情的土地》时代背景
歌曲《多情的土地》是由词作家任志平和曲作家施光南一起创作的代表作品。《多情的土地》是一首表现热爱祖国乡土的声乐作品,它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对于新中国来说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带给全国人民的是日新月异的生活。在那个时代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出现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声乐作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歌曲的题材和形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不会再被戴上“修正主义”、“靡靡之音”之类的帽子了,很多的艺术都开始跟随西方流行音乐的思潮。但是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却创作了很多描述人们生产生活的作品,并没有被西方的音乐思潮影响。在那个时期,外来文化的侵占也使得人们非常向往国外的生活,都觉得去国外能够很好的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任志平作为一个热爱着这片土地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写下了作品《多情的土地》的歌词,并很快找到了施光南先生,在第一次出国的热潮中,施光南也深深地感觉到大量人才流向海外的沉痛,然而这首歌词给力施光南灵感。
歌曲《多情的土地》主要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歌词也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山河的喜爱,还有对祖国养育的感激以及对祖国美好明天的企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也给我讲了更多的要注意作品中的弱起和歌曲情感的掌握。
二、《多情的土地》创作特点
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舒缓悠扬,注重抒情和比较细腻的强弱变化。曲作家对祖国、家乡和土地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这是一种丰富而深远的感情,同时也是抽象、无形的。在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中,歌词的选择饱含深情,细致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土地、树木、小路、鸟语花香、泥土、洋槐等等,让感情有了最实际的依托。
这首作品的歌词以第一人称来抒发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家乡土地的深深地热爱,以及作者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歌词共三个段落,第一段歌词和第二段歌词的开头是一样的,都是用“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直抒胸臆。第一段旨在描绘祖国的河山,表现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第二段就着重表现这片土地养育了自己,表达了自己对这片热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尾声部分与开头相辅相承,突出了“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的主题。
从歌词的音乐结构来看,整首曲子分为两个段落和一个尾声,每一个段落又都以“啊”为中心点分为上下两个片段。歌词的上片分为四句,每一句又分上下半句。上下片之间通过“啊”进行完美的连接,下片只
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