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好!先请你们回过头去,朝后面看一下。(教室后面严严实实地坐了21位听课教师。大家愣了一下,然后礼貌性地鼓掌。)让你们朝后面看一下,是怕有些同学不知道后面究竟坐了多少老师,心里会一直想啊想啊,反而容易紧张、害怕。下面让我们一起闭眼想象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色,想象一下那样一个美好世界。(众闭眼、冥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还紧张吗?
众:(小声)不紧张。
师:不紧张了吧?好,上课!昨天课的最后十分钟,我们搞了一个活动,让四位同学来做小老师。我们四位同学都自告奋勇举手做小老师,对不对?
众:对。
师:大家都讲解了,好像四位小老师都讲完了吧?
众:嗯。
师:我们的名额是女生两位、男生两位,结果名额都用足了,没有浪费。这说明同学们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像我平时期待的那样,每个人都是一条帆船,千帆——
众:竞发。
师:昨天的课堂大家做到了。并且,对四个小老师的讲课我们已经开始评价了吧?不过,我这个人健忘,因为两个班课的内容容易混淆。大家能不能把昨天的点评回忆一下?有几个人点评的?
众:两个。
师:哦,两个。我们请昨天发言的两位同学,再陈述一下自己的意见,好不好?谁啊?我忘掉了,能不能自己站起来?
女1(主动站起):首先,我点评的XXX。她说这个是不切实际的景象,但我觉得不是这样。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开阔景象反衬的是海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忧郁,正因为在生活中无法找到寄托或者是抒发愁绪的对象,所以才会选择独自面对大海,独自去看花开。
师:关键词“面朝大海”、“开阔”,心中的心情是忧郁的。好,请坐。然后,昨天还有没有人点评?(沉默)好,没有。那我们下面接着点评。请同学们举手发言,来谈谈自己对四位小老师讲课的看法,谁先来?(等待了一会儿,一男生举手)有请。
男1:这首诗主要讲了……
师:来,声音大一点,我跑到这个地方要能听到。(从学生跟前退到讲台附近)你继续!
男1:嗯,昨天四位同学讲的都是他们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但没有讲到结构、修辞。
师(语调上扬):结构,修辞,没有讲到,嗯。
男1:这个文章第一段主要写海子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二段主要写了海子对于亲情的向往,第三段写了海子对于友情的向往。
师:概括得很好。你们看,“亲情”、“友情”、还有“幸福”。(面向男1)你继续讲,我不打扰你。
男1:然后诗歌当中还有一个排比,那就是诗的最后一节,“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获得尘世的幸福”。
师:嗯,三个“愿”,排比手法。昨天,我们四位同学都没有讲到结构、修辞,这里他作出了补充。
男1:我觉得还有对“陌生人”的描写。
师:对“陌生人”?
男1:“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海子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在为别人祝福,而把自己排除在了幸福之外,这里表现出了他的孤独。
师:(语调上扬)他是一个旁观者!站在一边,祝福“陌生人”。你刚刚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他?
男1:孤独。
师:你的意思就是,“陌生人”是幸福人,至少在海子的祝愿当中是幸福的,而他自己是孤独的,没有享受,没有幸福的感觉,是不是?
男1:嗯。(点头)
师:刚才这位同学讲,海子是忧郁的,面对大海;而你讲的是,不是面对大海,而是面对大众,面对的是“陌生人”。嗯,还有同学吗?大胆地说一说,谈谈自己的见解。(等待了一会儿,一女生举手)有请!
女2:前面的同学都说“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平常人做的事情,但是“周游世界”,我觉得不是普通的人能做得了的。
师:哦,她提出新的见解!她说,昨天的几位小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说“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是平常人的事,是世俗的生活。而你看法相反,说这不是的,不像普通人能做到事,对不对?你这个话题很好,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轻声朗读),脑海中想象画面。(等待了一会儿)这个在我们都市里面有没有啊?
众:没有。
师:没有,那在什么地方有啊?
(众议:乡村、野外、田野……)
师:啊?(走向一个女生)你说了一个什么词?
女3:野外。
师:在野外!嗯,还有同学说在山野,也就是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的人,他肯定是不寻常的。“喂马,劈柴”,我们来咀嚼一下这四个字。“喂马”,为什么要写“喂马”?
生:因为要骑着马去周游世界。
师:哦,要周游世界,就要骑马,马饿了要喂。那为什么“劈柴”?
(众议:吃饭、做饭、生火做饭……)
师:嗯,你来说。
女4:生火做饭。
师:马要喂的,人也要劈柴、生火、做饭。海子选用了典型意象,用了两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让我们想象海子向往过什么样的生活。“喂马”,你想象啊,有一匹马,他牵着,本来他是骑着的,去周游世界。现在要补充能量,要到加油站,他要喂马,自己也要劈柴、吃饭,是吧?填饱肚子,继续旅行,周游世界,这
人教版高中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