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练习目标之一是: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在课上我主要从复习笔算方法到用乘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醒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且要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学生基本能够准确的列式,但在计算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学生对计算步骤很清楚,但是却对乘法口诀不熟悉,容易出错,而一但有一句口诀出错,答案就会算错,学生的正确率不是很高,有没有必要让学生在早读或是课前背一遍乘法口诀呢??这是我现在存在的疑问。口诀的熟练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基础,所以根据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学生要能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笔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就一定要熟练的背出乘法口诀,所以课前背口诀是势在必行的。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高潮。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其中让学生理解“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为什么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算理和算法更显得重要,如何把抽象的算理算法呈现讲解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以及把算理算法进行有机的融合,让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是我这节课所追寻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下面我们来做一组口算题。要求先读题,再说得数,比比看谁算得最准确。60÷30 120÷20 160÷80 240÷30 350÷50 270÷30 150÷30 200÷40 83÷20≈ 153÷30≈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看来大家口算除法掌握得不错!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来解决。你们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信息:(1)92本连环画(2)140本故事书(3)各种书每班30本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三、解决问题,掌握算法(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1、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题,这道题怎样列式?(板书:92÷30=)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2、提出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