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桂教规范〔2017〕23号.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
教育厅文件
桂教规范〔2017〕23号
关于印发《初中壮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高中壮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加强壮汉双语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壮汉双语教育科学发展,我厅研究制订了《初中壮语文课程标准(试行)》《高中壮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从2018年春季学期起执行。
附件:(试行)
(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17年12月25日
附件1
初中壮语文课程标准(试行)
第一部分前言
壮语是壮族的母语,是壮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壮文是壮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壮族学生应重视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以具备包括表达交流和识字阅读在内的母语基本能力。
壮语文教育是壮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族地区开设壮语文课程,是适应民族发展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民族语文政策的体现。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壮族地区普通初中学校始设壮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壮语文课程的目的:保障壮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培养壮族学生学母语、用母语的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壮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壮语文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形成壮语文基本素养,初步掌握壮语文基础知识,基本具备听、说、读、写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他们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把握母语教育特点,促进壮语文教学。
壮语文课程应考虑学生语言应用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要重视发挥母语优势,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促进壮语思维的发展;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壮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学习实践中掌握运用壮语文的规律。
(二)根据语言学习特点,设计整体和阶段目标。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时间逐渐积累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初中壮语文课程目标应在整体目标的框架下,提出相互联系的各阶段目标,以保证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最终全面实现总目标。
(三)利用语言的社会资源,拓展壮语文学习渠道。
充分利用社区语言生活环境,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语言学习资源;合理利用书报杂志、音像、影视、网络信息等丰富的媒体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壮语文的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应用壮语文的社会实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按整体和阶段设计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7年级、8年级、9年级这三个阶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壮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二)按梯度提高设计阶段目标。具体从“语音”“识词”“阅读
”“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按梯度提高提出要求,各方面相互联系,各阶段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总目标。
(三)按实用性和灵活性设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建议,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章可循的依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也为具体实施留有灵活运用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一)了解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培育热爱壮族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掌握壮语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壮语文学习方法。
(三)能认读3000个左右壮语常用词,能熟练运用其中1500个左右。
(四)具备运用壮语标准语进行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五)具备独立阅读能力,能理解、鉴赏壮文文学作品。
(六)具备使用壮文写作内容较为丰富的记叙文和应用文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7年级)
(一)语音。
学声母、韵母和调号,能基本拼读音节。
(二)识词。
,能熟练运用其中600个左右。
,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三)阅读。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了解壮语基本的语法。

(四)作文。
。作文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个音节的作文。
(五)口语交际。


(六)综合性学习

桂教规范〔2017〕23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oubingchina1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18-09-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