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环评证甲字第1051号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六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 、县发展规的调性分析 1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得主要措施与效果 14、公众参与 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6、联系方式 、宜春市、萍乡市三市境内,途径三市境内7个县区市,推荐方案路线起点与南昌市规划的城市道路相接,并与南昌市西外环高速设枢纽相连,途径新建县、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万载县、袁州区、上栗县七个县区市,终点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上塘村,设枢纽互通与萍洪高速相接。地理位置为东经115°44′-113°45′,北纬28°24′-27°54′。: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建设地点:新建县、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万载县、袁州区和上栗县建设性质:新建等级与规模:,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6m,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12m,设计速度60km/h,互通匝道设计车速40~60km/h,枢纽互通匝道50~80km/h。均为沥青砼路面。新建公路收费站13处(昌西主线收费站、西山收费站、高安东收费站、高安收费站、高安西收费站、上高东收费站、宜丰南收费站、上高西收费站、万载东收费站、万载县收费站、慈化收费站、上栗东收费站、上栗主线收费站)、服务区5处(大城服务区、泗溪服务区、锦江服务区、万载服务区、桐木服务区)、养护工区5处(昌西养护工区、高安养护工区、上高东养护工区、万载东养护工区、慈化养护工区,均与收费站合建)等辅助工程。总投资:,。建设工期:计划于2013年12月开工,2016年11月竣工,工期36个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允许类项目,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符合国家的现行产业政策要求。《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意见》,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我省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通26个出省高速通道的重点建设项目。本项目已列入江西省高速公路规划网当中,与江西省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相协调。、县发展规的调性分析拟建项目在南昌、宜春、萍乡三市境内,先后经过了新建县、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万载县、袁州区、上栗县等7个县市区。本项目横贯江西西部,将整个江西西部地区连为一体,同时也是赣西东西向出省通道之一,加强了我省同华中地区的交通联系。它与南昌市西环高速和在建的洪萍高速相连接,其建设使得该区域内江西高速公路能有机的连接起来,共同形成兼顾旅游和通道功能的快速运输通道,有利于江西高速公路网的完善,与沿线设区市、县(区)城市发展相协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或2类标准要求。表明本项目周围各个敏感点声环境状况良好。(2)水环境现状根据宜春市环境监测站2013年4月对沿线桥梁跨越水体辽河、锦江、樟河、型溪河、栗水的监测数据可知,地表水各监测断面的监测项目标准指标均小于1,说明项目评价范围内的水质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要求,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3)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位于江西省西部,地处南昌市、宜春市、萍乡市境内。路线所经区域以丘陵岗地为主,区内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历史上毁林造田,造成天然林破坏严重,沿线主要以水稻田及旱地植被为主,夹杂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灌丛。评价范围共有维管植物27科43属73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1
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