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设计导则
对附近公共开放空间进行细致的分析。
委托人和设计师应确定广场的各种设计功能——建筑的视觉退让距离、过渡区、午间休闲、公共汽车等侯处等。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应考虑街区位置和广场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其服务半径内,目前未享受到服务的人能在项目建成之后得到相应的服务。
服务范围内应有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对午间光顾者的服务。
广场的位置应利于多种人群的使用
广场的位置不应对通往城市中心区的现有或拟建步行体系造成干扰
应充分考虑地方气候,若户外空间在一年之中使用少于三个月,应考虑建设室内公共空间。
一、广场的尺度
因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应考虑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合适的尺度是从25-100m,而格尔认为是从70-100m——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
二、视觉的复杂性
设计中应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融合在一起——如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度变化等。
若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
三、使用和活动
当广场有多种功能时,为避免使用者之间的冲突应设置不同的分区。
如果鼓励人们从广场上抄近道,应消除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化在内的各种障碍。
若鼓励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应布置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
应充分考虑两性的不同需要,男性对于“前院”体验的偏好,以及许多女性对轻松和安全的“后院”体验的青睐。
广场设计应通过鼓励高强度使用来减少恶意破坏行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存在。
四、微气候
广场的位置应尽可能在全年内得到充足的阳光。
在夏季非常炎热的地方,应利用植被、遮阳篷、花架等提供阴凉。
作为一种城市政策,对建筑高度和体量进行控制以增加公共空间的光照量。
广场午间时的温度在一年中超过55华氏度的月份少于三个月,应考虑增添户内公共开放空间。
对于午间平均温度超过55华氏度的月份,应研究光影分布来预测座位区的位置。
避免附近建筑的反光在广场中造成令人不适的视觉或温度。
积极利用附近建筑的反射光用于照亮广场的背阴区。
应评价广场空间中风的规律,刮风会不会导致广场的无人问津,尤其是在那些几乎没有酷暑的城市中。
五、边界
运用铺装变化或绿化之类的边界将广场与人行道划分开来,同时又不会在视觉或功能上阻碍行人对广场的接近。
广场应至少有两面朝向公共道路,除非它被有意作为一个绿洲空间。
利用绿化等要素延伸到道路红线范围内把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场上去。
广场和人行道之间的高度变化应保持小于3英尺。
应考虑广场和邻近建筑之间在视觉和功能上的过渡。
广场底层建筑进行用途安排时,应尽量选择零售商店或咖啡馆之类来使广场变得生动起来。
户外咖啡馆的座椅应具有吸引人的色彩以吸引行人进入。
广场边界应设计有许多凹凸空间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歇坐和观看机会。
六、亚空间
若广场面积很大,它应被分成若干亚空间来给使用者提供不同感受的环境。
利用高差变化、多样化的种植和座椅布置来创造亚空间。
亚空间应彼此隔离,同时又不会让使用者在空间中产生孤独感。
亚空间应足够大,这样使用者即使进入有他人存在的空间也不会觉得自己侵犯了他人。
亚空间的尺度应恰当,从而使人们在独坐或周围仅有几个人时不会觉得恐惧或疏远。
七、交通
广场的设计应是改进了城区的现状交通模式而不是搅乱现状交通。
为了鼓励步行,应利用由安全步道、商业中心及步行街等组成的人行系统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
应预留预测了在交通高峰期从人行道到建筑入口之间人们可能会走的直线路径。
城市街道广场绿化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