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容易发生的情形、时间以及影响因素,为避免职业暴露探索更完善的对策。方法采用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从事护理工作年龄、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有否发生过针刺伤等、针刺伤情况以及对针刺伤的一些认识。结果 35份问卷中,34人95%经历过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共31人次,其中有17人42%经历过2次以上,37人次77%暴露时有不良情绪,33人92%担心被感染相关疾病,34人次95%认为暴露的情况不可以预料,29人次84%没有戴手套。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下,在为病人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其护理活动的空间、地点周围存在着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护士时刻有感染疾病的危险,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非常大,不容忽视。创建一个安全的手术室环境极为重要,工作人员要重视锐利器械的操作、分析刺伤原因,减少锐器损伤发生率是手术室职业防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管理者,要给予职工极大的关心和爱护,重视医护人员岗前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保障投入锐器伤等职业暴露防护的专项资金,应配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尽可能全面实现普遍防护措施,使临床医护人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宽心地工作。
【关键词】锐器伤;手术室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标准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26-01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是各种病菌高度集中的地方,医务人员长期在该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被感染及损伤的危险。长期以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主要针对的是病人,对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的疾病关注极少,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尤其是手术室的医护工作者,是在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专业群体,是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群体。手术配合中经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此外,手术室护士还容易暴露在各种理化损伤因子下(光、热、电磁辐射等)。识别上述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职业防护是手术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职业暴露,是指在具体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工作中,医务人员的粘膜、皮肤破溃,意外暴露于含有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血液、血水混合物及其他体液中,使医务人员处于被感染的风险。
1 手术室人员感染血液性病原体的因素
11 传染源主要是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12 传播途径采集、传递、检验及废弃处理过程均可造成职业性感染。
121 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针头(86%)缝合针、手术刀、刀片、玻璃碎片、钻头。
122 通过粘膜口腔粘膜、眼睛、鼻粘膜。
123 损伤皮肤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皮炎、湿疹、疱疮划伤。
13 感染危险锐利器械如剪刀、刀片、缝针、钩等在手术室使用最频繁,在术中传递、术后清洗,循环往复的各个环节中,容易误伤他人或自己。其中有很多器械在造成手术人员损伤后仍然和病人接触。这意味着不仅存在疾病由病人传递给医务人员的危险,同样也存在疾病由医务人员传递给病人的危险。再加上急诊手术患者多,病因复杂,有些如艾滋病、梅毒等检查时间较长,且还存在潜伏期的问题,未能确切预防,均增加
手术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