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6
莜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示范区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是支持我省振兴杂粮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为开展以莜麦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装备选型考核,探索和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全面推进我省莜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1、广泛参与、突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农机推广长效机制和长期稳定的推广示范基地。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以能为先,要向县、乡推广机构、乡村集体组织、贫困乡村专业合作社倾斜。
2、规范选型、把握“六好”。与当地立地条件和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好;与项目建设内容的一致性好;与当地广泛使用的技术装备的差异性好;与全省农机推广试验示范类技术装备同步性好;与优质、高效、先进、环保要求的契合性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导向性好。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主要抓好莜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创建。完善示范区莜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示范区内进行机械化耕整地、精量播种、高效植保、联合收获、秸秆处理等全套技术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的莜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路线,带动莜麦产区机械化水平提升。适时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示范演示等推广活动。
四、实施要求
(一)资金使用计划
2018年安排在左云县实施,支扶持资金共计15万元。用于创建莜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500亩,主要支持收获作业环节及配套装备。示范装备购置补助资金12万元(单机补贴额不得超售价80%);示范区建设、试验示范物料购置、数据采集、技术培训观摩等推广活动不超3万元。
下达给贫困县的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整合的,按照县级整合计划使用,县农机局要及时函报市站、省站。
(二)主要技术内容和机具选配
在省、市站的指导下,做好主要机具的选型和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认真开展机具的跟踪考核;适时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演示活动,辐射带动提高周边区域莜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1、技术路线
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中耕→机械化植保
→机械化收获。
2、主要技术内容
机械化耕整地: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秋后进行浅耕。如土层不厚,耕深15~17厘米为宜,河滩、水地和下湿地以耕深20~25厘米为宜。
机械化播种:采用机械复式作业,根据当地自然和设施条件选择的种植模式,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培土等作业。播种量要满足当地农艺要求,且均匀一致,不重播、不漏播。播种深度一致,覆盖均匀严实,具体播种深度,依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确定。
机械化中耕:中耕作业常用的机具为拖拉机配套中耕施肥机,可一次性完成行间松土、除草、追肥、培土等作业工序。
机械化植保:尽量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适时喷洒农药。根据病虫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农药、药量、选择喷药次数及安全间隔期。
机械化收获:收获是莜麦生产的重要环节,根据当地耕地和机耕道条件,优先选择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亦可采用拖拉机配套割晒机收获,再采用脱粒机脱粒的分段收获方式。
3、机具选配
耕整地机具推广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深松犁、旋耕机等为主;播种机具采用中型拖拉机配套条播机或精少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中耕机具采用中小型拖拉机
莜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