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论坛》
保卫汉字复兴汉字文化
作者:任学礼
摘要:盲目迷恋英语和所有严重伤害母字、母语的现象,引起了一切有识之士的隐忧与惊呼。著名作家、原中央文化部部长王蒙,呼吁保卫汉字;著名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北京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文化大师任继愈呼吁复兴汉字文化,他说:“汉字问题,不只是文字学的课题,而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全局性的问题。”认为“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方面,功莫大焉。”他呼吁“全民族都应推动汉字、汉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中华文化之根在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永不磨灭的金光灿灿的身份证。
我研究中医药与汉字文化二十多年,深深为汉字构形之神奇美妙、意蕴之博大精神,所吸引,所感动,所陶醉,所鼓舞,所振奋。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为创造并承载了五千年文明的汉字而自豪,而欣慰。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也就不会有浩如烟海的、记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典籍。
《参考消息》 2004 年 10 月 18 日登载了一篇俄罗斯经济学院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教授的文章说:“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国文明在三个方面是独一无二的。
第一, 是象形文字。令人惊叹的不是来自图形的象形文字,几乎所有古文字都来源于图形文字,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将象形文字一直保持到今天。其他民族或早或晚都已经改用字母,而中国却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第二,中录了五千年的历史。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录之详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罕见的。
第三,世界上没有一种文明能够像中国那样崇敬祖先,它对精神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波波夫所言中国文明的三个“独一无二”,其根即是汉字,汉字之所以三千年不灭,乃在于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若仅以象物之形来造文字,则所造当极其有限。其他古文字何以不存?在于其仅止于象形而已!因为万事万物大多根本无法象形。很少的象形字无法记录飞速发展的国家大事与社会生活。中国汉字并非一般意义之图形字,而是以生命为根的象意文字,它是以生命法则所创造的中华民族生殖繁衍的生命符号文字,并以之譬喻万事万物生命的符号文字,天人合一、人物相喻而为字焉。中华民族以汉字为祖先之根,寻根认祖,慎终追远,必本乎汉字。正是汉字决定了中载了我们祖先所创造的五千年文明及其文化典籍。俄国汉学家叶尔马科夫说:“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它将古老与现实连接起来,为子子孙孙保留着数千年历史的特征,建立起中国智慧的宝库,并通过历史折射未来。”
由汉字记载的五千年文化典籍之浩如烟海,在世界独一无二,比如明代之类书《永乐大典》共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收存历代典籍七、八千种,约三亿七千万字,装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当时抄了正、副两本,可惜皆毁,现仅存七百二十卷;清代乾隆时编的《四库全书》共收存三万六千零七十八册,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装为六千一百四十四函,当时抄了七套,而未收入者还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共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清代康熙时编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约一亿六千万字,被誉为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化分儒、道、佛三家,佛家典籍,任继愈主编之《中华大藏经》收四千二百余种,约二万三千余卷;
道家典籍《正统道藏》收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共五千三百零五卷;
儒家典籍,现正由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主持编纂,分大全本与精华本,精华本五百种,大全本约几万种,将以十七年完成。
如此浩瀚的古代文化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汉字。汉字为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建立了丰功伟绩。中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号称八大方言,比如温州话、宁波话、广东话、客家话,北方人很难或根本听不懂,但只要一写汉字,大家都认识,方便了交流。所以汉字是世界文字史上具有超过时空的恒久魅力与魔力的不朽文字,即此可见矣。
汉字、汉语是博大精深、神奇美妙的诗性的语言文字,只有汉字,汉语,才能创造出世界文学艺术史上最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如文言文、诗、词、曲、赋、对联等等。而汉字的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不似绘画胜似绘画,风靡天下,令世界为之倾倒。中仄交替而有铿锵之美,字词对仗而有形式之美,句尾押韵而有和谐之美。比如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晓畅明白,诗中有画,富含哲理,自唐至今一千二百年矣,在中国妇孺皆知。有此二十字,王之涣不朽于中国文学史矣。汉字、汉语之神奇优美,诗性之浓烈,读读文言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对联,即可知矣。
中国汉字,气吞万象,胸怀阔大,在中国历史上,
保卫汉字复兴汉字文化(人民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