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自考毕业论文
论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
摘要:公安工作在全国的行政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公安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公安队伍的建设,因为公安工作的长期实践说明,队伍建设始终是公安工作的首要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在新时期下的公安工作中更加体现了出来,公安机关是一个规范性十分严明的单位,如何完善竞争机制,严格考评制度,加强公安队伍的素质建设,如何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严格制度化管理,以确保公安工作的有效规范实施,是实现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 公安规范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性质的“抓班子、搞建设、促和谐、树新风”的相应活动频繁开展,为的就是铸就出一支具有钢一样的纪律的铁打的队伍。所以,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在全国的公安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安机关规范化涵盖公安机关队伍规范化、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公安机关制度规范化等方面。想实现警察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就要考虑队伍的规范化能否实现,队伍的规范化主要还是要看领导者的综合领导能力。领导的行为和命令还需要参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而相应的制度的有效实施又要依仗监督机制。因此,公安机关的规范化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又不能动摇的举措。
一、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是公安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安管理工作的特点,建立的贯穿公安计划、决策、控制、组织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全过程的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程序和规范制度。要求公安执法者的一切执法行为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律的框架之内,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应制度,明确的职权和义务依法办事。按照法律预先设定的模式、程序、规则、轨迹通过执法程序的设计实现一切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一切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程序、一切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的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公正、严明、文明、理性、高效的执法目标。
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是加强公安队伍组织建设,落实“从严治警,依法治警”方针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方式,是严格公安队伍管理的内在要求,应当贯穿于公安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可以增强人民警察的责任感,促使其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能更好的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树立和保持公安队伍的优良形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看到,在少数民警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相当严重,一些违纪问题还相当突出,严重损害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因此迫切的需要完善规范化机制,加强相应的教育和约束,实现公安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是践行公安机关宗旨,树立公安队伍优良形象的重要途径。人民公安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明确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最高的政治追求。《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庄严宣告自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劳动阶级和劳苦大众谋利益。所以,警察,尤其是其中的党员干部需要树立起“报国荣警,察己修身”的理念,小方面的要求是察己修身,只有民警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才是实现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的根本。大方面的要求是报国荣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服务好每一个小家,每一个小家幸福了,国,这个大家就会繁荣昌盛。公安队伍也会提升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就能更好地体察民情,并且更好的践行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由此可见,公安机关的规范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公安队伍的规范化建设,相应的举措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是很多的基层公安机关内部办公与外部执法行为不够规范,例如,部分公安机关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不过关,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党建工作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公安队伍形成负面的惰性,工作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安机关的规范化管理。
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不过关
有的公安机关的领导者不以身作则,本身歪风邪气严重,致使辖下的民警在不正之风中养成陋习,慢慢生成惰性工作态度等。具体而言,一个领导者起到的作用是管理好辖下人员的生活与工作,既要关心民警的生活,又要在工作中总揽大局,为手下民警明确方向。所以针对有些公安机关的领导者自身业务素质不过硬、品行不端正、管理能力缺乏的现象,成了现阶段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问题。
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规范的制度化管理
现阶段的监督体系,非常明显的体现出了监督力度不够,接受监督的意识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自考毕业论文论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