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云”不能作为地震预报依据
打破砂锅
3月16日,有市民在南京雨花台区上空拍到巨大的“排骨云”,业余爱好者认为,这似乎是一种“地震云”。3月21日,春暖花开的时节,南京却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于是,有些人将这些天气现象与地震联系起来,认为是地震前兆,那么——在南京上空拍到的“排骨云”是不是一种“地震云”?极端天气与大地震有联系吗?在极端天气现象中,科学家们是否能找到地震的前兆呢?3月23日恰逢世界气象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有着“气象黄埔军校”美誉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有关采访。
“地震云”不能作为地震预报依据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地震不可预报”。
针对市民拍到的“排骨云”被认为是“地震云”的说法,气象专家解释,“排骨云”的出现其实预示着好天气。而地震专家表示,云层与地震有没有必然联系需要科学论证。
“到现在为止,南京没有掌握到跟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家称。现在“地震云”还没有被有关部门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气象部门认为每一种云的形成、变化都有大气科学的解释,不同的云层可能和某种天气的演变有稳定的对应关系。之前,有关部门曾接到多起有关
“地震云”的报告,都属于正常的气象现象,与地震没有任何关系。
而根据气象资料分析,3月16日北方有冷空气南下,这是很强的冷平流,南部有西南风北上,于是就在南京上空形成了“锋区”,市民说的“排骨云”反而预示着未来是晴好的天气。
当谈到天气与地震是否有内在关联时,专家表示,首先要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二者间内在关联性的存在,其次要能找出合理的物理理论论证二者的关联。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证明天气与地震确实存在关联。
专家解释,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其实是两回事。气象预报是通过卫星从上往下观测云层,或者通过雷达看到云层的内部与大气的结构。而地震预报是对地壳内部运动进行监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几乎无法知道地底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目前为止,除了事后分析之外,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拉尼娜”致海水涌积可能是强震诱因之一
地震专家表示,,即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此次日本大地震,以及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与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以及近期气候异常有没有关系呢?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大气环流对于地震没有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闵锦忠教授解释说,由于风的质量轻、密度小,所以和海洋运动、地质运动相比,大气运动的能量非常小,对地震几乎没有影响。
而海洋环流就不一样了,海水的密度大,质量也大,对于地质作用的影响也大。闵锦忠解释说,目前是“拉尼娜”成熟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低,西太平洋海温高,海洋表面的暖水都吹到了西太平洋,造成西太平洋海面高出正常40厘米左右。大量的海水在西太平洋堆积,随着海洋环流,海水对地壳无形中会造成压力,而这种压力的增加,有可能会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区域发生地震。“所以,我们从大气学的角度猜测,‘拉尼娜’导致的海洋表面高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日本强震的诱因之一。”闵锦忠说。
但是地震发生的原因都只是分析和推测,气象专家表示,如今地下的观测行动还较难开展,所以要求地震研究人员能准确预报地震,还是不现实的。
极端天气已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近几年来,海啸、暴雨
地震云不能预测地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