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时期.doc第一章先秦时期
!
第一章先秦时期
【单元特征】
由于原始社会不列入高考范围,本单元涉及从公元前270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期间的历史。阶段特征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经历统一→分裂→统一的历史过程。政治上:奴隶社会经历形成(夏朝)、发展(商朝)、鼎盛(西周)、解体(春秋)四个阶段;战国时期处于封建制度形成时期;通过改革变法,封建制逐步确立;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明显地体现了统一趋势。经济上:夏、商、西周处于金石并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逐步推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有初步发展;战国时期逐渐形成“重农抑商”政策。民族上:通过战争及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加强,为后来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文化上:集中体现社会大变革特征,在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有丰硕成果。
【考点清单】
、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2008、2009年新增)。
解析: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分封制,是高考的相对热点;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是高考的相对冷点;井田制是08、09年全国文综考的新增考点。对“夏朝的建立”应主要掌握人物和都城;对“商朝的兴衰”应突出盘庚迁殷和残暴统治;对“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应掌握武王伐纣的性质;对“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应掌握相关历史典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烽火戏诸侯);对“井田制和分封制”应掌握性质、内容与作用。
、商、西周的社会经济(2008、2009年新增):(1)农业和畜牧业;(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3)商业交通和城市。
解析:这一考点的所有内容都是08、09年全国文综历史考纲的新增考点。对“农业和畜牧业”主要掌握农作物品种、耕作方式、主要农具和施肥技术;对“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应分期掌握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概况;对“商业交通和城市”应主要掌握商业和交通情况。
:(1)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2)民族融合。
解析: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民族融合,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对“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应主要掌握争霸与兼并的主要历史事件;对“民族融合”应把握其方式和意义。
:(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解析:春秋战国的农业、改革与变法,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是历年高考点的相对冷点。“春秋战国的农业”要注意铁农具、牛耕和水利工程的兴修;“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要注意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手工业”要注意手工业成就;“商业和城市”要注意诸侯国都城的双重属性;“土地所有制变化”要注意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进行理解。
:(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5)扁鹊。
解析: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文学和艺术、天文和物理、扁鹊,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老子和孔子”与“百家争鸣”(先秦思想)要注意每一个思想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社会作用与现实意义;“文学和艺术”(先秦文艺
第一章 先秦时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