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举牌哥”一“举”成名
广州高一学生16岁准“公民”陈逸华事迹
陈逸华,男,16岁,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一学生,2011年5月5日放学后,他来到广州地铁一号线的烈士陵园站B1出口,拿出事先写好的大牌子,用粉红色的大字写着:请支持联名反对“统一”化翻新行动,陈逸华没有想到,自己扇动了一下幼小的翅膀,最后竟引发了一场全市参与的大讨论,对于广州地铁一号线翻新的质疑,从最开始陈逸华反对的“抹杀一站一景风格”“是不是劳民伤财?”到“地铁翻新项目的立项、评审、招标等程序是否合法?”最后追诉到“国企谁来监督?”。从而一“举”成名。
起因
2010年6月,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公司)就发布了招标公告。公告显示:拟对1997年开通的一号线16个车站进行总体翻新改造,投资概算9277万元,预计2013年底完成。
历程
不再等待
这个消息最初没引来多少注意。直到2011年初,坐地铁路过杨箕站时,陈逸华发现站厅一夜被拆掉了一大半。“我觉得好心痛。”这个16岁的高中生后来描述当时的心情,“我是和广州地铁一起长大的,每个站都去过,对一号线有一种日久生情的感觉。”
一直以来,广州地铁一号线保持着一站一景的特色。比如,为呼应亚运会游泳项目,体育西路站设计了蓝色主题墙,农讲所站则是带有革命色彩的红彤彤的车站,而东山口站则是大气的棕色,广州市民大多有识颜色上下地铁的习惯。
从这天起,陈逸华每天都到杨箕站和体育西路站拍照片,连续拍了半个多月。他甚至去捡废弃的瓷砖和墙片。这些别人眼里的垃圾,被陈逸华当成时代的印记,他也努力想象着,统一装修后变成统一的灰色地铁站台,将是什么感觉。
这不是陈逸华第一次留意地铁里的细节。比如,他曾看到,杨箕站里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开关警示不足导致无辜乘客被夹等。他通过电话、在意见箱里投卡片等方式,将自己的建议反馈到地铁公司,但每次得到的答案几乎相同:会跟进,但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这一次,陈逸华觉得不能消极等待。4月,他开始在微博和地铁爱好者论坛“地铁族”上发表看法。除了反对风格的变化,他进一步提出:“一号线是否需要全面翻新仍有待商榷,并不是所有站都残旧到要翻新的地步,且翻新工程庞大,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地下空气,劳民伤财,而地铁公司常说盈利困难更应谨慎。”
收效甚微
5月份时,他发现经常路过的体育西路站也进入翻新,原来象征游泳馆的蓝色墙面渐渐变成灰色的大理石墙。他开始着急,迫切希望自己的担忧较快得到关注。想起学校对面的中山附属医院门口,曾有病人家属因医疗纠纷举牌抗议,他觉得,或许这是个办法!
高一举牌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