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和美的教育生活
上海市洛川学校三年(2014—2016)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洛川学校是1996年由原洛川中学和宜川新村第二小学合并而成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003平方米。目前学校有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九个年级34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121人,在编在岗教职工120人。十多年来风雨兼程、辛勤耕耘,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已成为一所社区肯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上海市新优质学校。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上海市普陀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基础
一、社会背景
1、城市发展与教育转型的要求
随着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上海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诸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发展以及教育管理方式等五大转型入手,站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回归教育原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社会及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呼声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自身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已经从“有书读”转变为“读好书”,从仅仅追求学业成绩转变为追求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看重学校办学的硬件设施转变为更加看重学校的内涵建设,从关注入学机会的公平转变到更加关注教育过程的公平。因此提供优质、多样而公平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学校办学履行政府职责的必然要求。
二、成绩与经验
1、确立了“和美教育”的办学主线,并以此作为学校的教育哲学。
学校以“和润校园,美泽人生”为主题词,以“和美教育”为主线,进一步发展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把“和谐而美、美而和谐”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孩子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的活动。我们倡导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舒心、愉悦、适宜的教育氛围与环境,在师生的快乐学习与共同成长中,创造美、体验美。
2、继承发展了教育信息化的办学优势,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技术。
学校树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应该聚焦课堂、多维互动、资源应用和培训支持等核心方面的准确定位,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直指教育核心——课堂教学,以有效的学习策略把技术消融在学习活动设计中,形成具有适应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形态,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禁锢变为自由。除抓好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努力营造校园信息化创新求美的浓郁氛围、形成投资、体制、观念的三效保障、提供软、硬、潜的多元资源的服务支持、力促教育实践核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形成了“和美管理”的刚柔模式,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能。
根据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提出了在学校管理上的“刚”“柔”相济,在制度建设保证刚性管理的前提下,确保人本化管理的实施。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学校成为教职工向往的家园、体现出“和润校园、美泽人生”的追求。学校已连续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五连冠。
4、建构了“和美德育”的品牌项目,德育载体建设逐渐丰富。
在学校德育课题《中心城区开心小农场的创建及其德育功能的开发研究》引领下,以课程开发的思路,以“管放结合”为基本原则,对于校园小农场进行创新实践,初步形成具有洛川特色的和美德育品牌。我们通过“三条主线展开、三个阶段推进、三个层面操作”的层级推进思路,较有力地推动了德育教育的实效。
5、推动了“和美课堂”的改革创新,教科研的统整效应得以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情景创设”的活,达“对话交流”的实,改变动为主动;以“操作训练”的活,达“做中学”的实,改主导为主体;以“观察记录”的活,达“学习评价”的实,改随意为可信。坚持实活并蒂、动态处理的原则,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课堂的生长和教学实效的提升。
6、确立了“和美教师”的培养方式,推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我们坚持“合分有致”的“和美教师”的原则,倡导“合”力同心,面向全员关注每一位教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教师的发展起点和心理诉求,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灵活机动地开展师资培训,按组突破培养“和美”骨干教师,凝聚合力提升专业素养,保障队伍创建。
三、发展空间与挑战性问题
1、求稳与求变
和美教育已在洛川学校全面推进,学校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美教育的内涵提升与外延创新来指导具体工作,在坚守常规发展的同时更需要把握对于关键工作的创新与变革,需要加强规划、决策,因势利导。
2、育分与育人
这是办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即追求分数的
2014-2016学校发展规划-(规划修改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