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教学目的
讲述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监测与评价方法;灌溉排水对环境的负效应及其防治措施。
要求了解灌溉排水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及负面影响,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定性及定量评价方法。
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灌溉排水对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灌排的负效应及防治
学习提纲
一、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大规模灌溉排水工程的建设,将对区域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有:
蓄水工程的兴建将起到拦蓄洪水提高枯水径流的作用,使径流年内变化趋于均匀,同时也减少河川径流,这在干旱地区更为明显。
而引水或跨流域调水则改变径流的地区分布,引水量中的大部分用于灌溉而耗于作物蒸腾,小部分渗入地下或回归河流,使整个区域的径流有所减少。
蓄水和引水对一个地区的水循环起着综合作用。
1. 灌溉排水对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
2. 灌溉排水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灌溉排水对灌区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灌溉将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中温度、湿度及土壤状况的改变,而小范围的农田灌溉则主要改变农田的小气候;
灌区大量引水灌溉,增大了该地区蒸发蒸腾量(包括土壤、潜水蒸发和作物蒸腾)和空气湿度,而气温则相应降低,同时由于地温和气温的相互影响;
大量灌水时,地面温度必将受到影响。
一、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灌区地下水位的多年和年内变化,明显地受灌溉影响。
灌水后地下水位上升,停灌后下降;灌水量多,则上升幅度高;灌水量少,则上升幅度低。
灌区内排水则是对灌溉的反调节,排水系统完善,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的上升就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井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与渠灌相反。引用水量愈多,地下水位就下降愈多,下降面积扩大,继续发展下去,可能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枯竭,地层下沉等问题。
3. 灌溉排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一、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灌溉可以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改善作物的土壤环境条件,改良土壤。反之,则破坏土壤结构,形成沼泽化、盐碱化,恶化土壤环境。
土壤是一种多孔体,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共存于土壤孔隙中,水多则气少,容易造成土壤闭气;水少则空气增加,土壤通气良好。
土壤中的水分,直接制约着通气状况。土壤水分状况还影响着土壤的热状况。
4. 灌溉排水对土壤的影响
一、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5. 灌溉回归水对水质影响
灌溉回归水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河流的水质,使河水的盐分、养分、农药、水量、悬浮和沉淀物质等增加,在向下游流动过程中,对沿途和容泄区造成相应的环境影响。
灌区排水把大量养分带进河中,使河沟内杂草丛生,承泄河水的湖泊水库形成富营养化,危害渔业,减少溶解氧含量,影响航运,造成饮用水中的怪味和臭气等。排水中含有毒农药,常对牲畜和鱼类也有毒害作用。
灌溉回归水的悬浮物和泥沙,可使沟渠、水道、容泄区内淤积。灌溉回归水补给潜水部分使地下水矿化度增大,特别是在蒸发强烈的干旱地区,会造成区域性地下水水质的恶化。
一、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6. 灌溉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由于灌溉提供的湿润条件,某些虫类可能大量繁殖生长并导致农作物和人畜的病害。
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水稻病害,都是在稻田长期深灌、通风透光不良、空气湿度高的条件下发生的。
适当的灌水方法,如浅灌勤灌、适时晒田等,可以对此起到抑制作用。
一、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7. 灌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的出现和发展与农业灌溉是分不开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均是由发达的灌溉农业支撑的。
我国之所以能成为有辉煌文化的多民族大国,一个重要社会经济原因是我国历来以农为主,历史上的水利建设促进了农业的高度发展,水利建设和资源开发上的整体性促进了河流上中下游的联合,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有坚强的农业基础才会有发展工业的经济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既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一、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二、灌溉排水对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灌区水环境的监测是分析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灌区水环境影响,防治或减小灌排工程负效应的基础。
灌区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监测网的布设、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的确定及监测工作的管理等。
第十章 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