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审题技巧类:目录
1、审题技巧类——信息获取“四处”寻找,题干、设问、教材“三者”关照
………………………2
2、审题技巧类——掌握审题万能公式,确保答题答到点子上
………………………5
3、审题技巧类——找题眼,审关键词,缩小答题范围解题更高效
………………………8
4、审题技巧类——细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扼住答案的“信马由缰”
………………………11
审题技巧类——信息获取“四处”寻找,题干、设问、教材“三者”关照
[增分策略指导]
第一处: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特别关注材料的介绍和出处,它能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第二处: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解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还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第三处: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材料时要想着设问,把设问与材料内容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信息,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第四处:从材料之间逻辑关系挖掘隐性信息
“隐性信息”或“隐形知识”是指隐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间不易为人注意,也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有时标点符号就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分号往往把材料分成几层内容,破折号往往表示解释与延伸,省略号往往代表段落的划分。设问中往往含有解答的方向性提示,更包括材料之外的隐性知识。
[典型案例展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三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8分)
[阅卷话得失]
[点评] 从材料内容本身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从材料内容与设问的角度找取相关点,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隐性知识,是解答非选择题的有效途径,平时应注意领悟,提升规范答题能力。
考生甲:
(1)忽略了设问中“殖民政策”的核心信息。
(2)知道从“对英国”、“对被殖民地”两方面思考影响,但忽略了从主、客观两方面认识对殖民地的影响。
(3)已掌握了对图、表、材料等信息的利用方法。
(4)答案规范,条理清楚。
考生乙:
(1)利用、提取材料信息不全面。
(2)忽略了从主、客观两方面评价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
(3)没有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原因。
————————————[满分答案]———————[我的收获]—————————
(1)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8分)
(2)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8分),
[针对训练提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在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64-1807年)的160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是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材料四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
历史审题技巧类:方法技巧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