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生产污染物来源与特点
制革生产与污染物来源
废水污染源
制革生产流程大致由浸水去肉、脱毛浸灰、脱灰软化(鞣前工段)、浸酸鞣制(鞣制工段)、复鞣、中和、染色、加脂(整饰工段)等工序组成。各主要生产工序加入辅料及废水主要污染物特征,见表-1。其中,鞣前工段是制革污水的主要来源,污水排放量约占制革总水量的60%以上,污染负荷占总排放量的70%以左右;鞣制工段污水排放量占制革总水量的5%左右,整饰工段则占30%左右,其它占5%。
制革工业是轻工行业中仅次于造纸业的高耗水、重污染行业,通常,制革产生的总耗水量,∼0 3t/张,∼,∼,目前皮革行业每年向环境排放的废水量达8000∼12000万吨,%,这些排放的废水中含Cr约3500 t,悬浮物1 2×105 t,×105 t,BOD为7×104 t。污染物除废水外,还有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通常,1t牛皮大约产生30∼50m3的废水、150kg的污泥和约400kg的肉渣、皮渣、皮屑等固体废弃物。总体来看,制革工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二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化工原料,这些原料有各种助剂、鞣剂以及加脂剂、涂饰剂等,上述化工原料吸收率的高低影响着它们对环境带来污染负荷的大小。
制革工业产品涉及皮革种类繁多,根据使用鞣剂不同,可将皮革分为轻革和重革两种。重革主要用来制作鞋底和部分工业用革。近年来,由于原料皮短缺,制鞋用底料已经出现了不少代用材料,因此,目前85%以上的皮革均加工成以铬盐为鞣剂的轻革,如鞋面革、包袋革、服装革、沙发革等。依原料的不同,又分为猪皮革、羊皮革、牛皮革等。不同制革过程,其废水污染物有一定区别
制革固体废物来源
制革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制革污泥和革屑、革渣两大类。
制革污泥依其来源和主要成分可分为水洗污泥(成分主要以氯化物、硫化物、酚类为主)、脱毛浸灰污泥(成分以硫化物、毛浆、蛋白质、石灰等为主)、含铬污泥(铬鞣废液碱沉淀法回收的铬污泥)以及用物理、化学和生化方法处理废水的剩余污泥。每生产1t牛皮大约产生150kg的废水处理污泥。
由于大量的重金属,尤其是铬以及硫化物等沉积于污泥中,使制革污泥成为危险性工业固体废弃物。同时,污泥中大量的有机氮在堆置、填埋过程产生大量的硝酸盐,对于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污染存在潜在的威胁。目前大量污泥仍处于无秩序处置状况,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革屑、革渣是制革厂鞣革后削匀、剪裁时产生的边角废料,因设备不同、工艺不同工人操作水平不同,其产生量有很大差别。制革生产过程加工1t原料皮约产肉渣120kg、毛5∼7kg、剖层废料133kg、削匀皮屑57kg、修边产生的下脚料88kg以及磨革粉尘3kg,合计每生产1t牛皮大约产生400kg的肉渣、皮渣、皮屑和等固体废弃物。全球每年制革工业产生的含铬皮屑、皮渣为
60万吨,美国的年产生量约为此值的1/10,我国年产生量约为30∼40万吨。由于鞣革中大量的铬的存在,使这部分废弃物的处理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国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对策
从目前我国制革工业预防污染的现实性来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制革各道工序的节水工艺以及各工序废
皮革三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