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胡发展历程.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是弓弦类中流行最广的乐器。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曾被称为胡琴或南胡。流传之广非其它乐器可比。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现在,二胡已成为流行最广的乐器之一,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穷乡僻野,处处皆可闻到二胡声。
简述
一、发展历史
历史起源:
二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是胡琴的一种,也称胡琴、南胡、嗡子、胡胡。胡琴的鼻祖是唐代乐器----奚琴。奚琴因出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奚人而得名。最初的奚琴是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虽然与胡琴很相近,但不同的是它是用竹片拉奏的。
到了宋代,胡琴的第二代乐器——稽琴开始用作宫廷宴会的独奏乐器,那时候的稽琴已经能够演奏换把和移指等比较复杂和高超的技巧了,并且采用马尾弓拉弦。这种用马尾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沈括《梦溪笔谈》载:“马尾胡琴畔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甘肃榆林石窟元代壁画中有一乐伎拉奏乐器,此器卷颈,二弦,以弓奏之,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图象。
到了元代,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胡琴的形制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接近于现在的龙头二胡。那时候,胡琴不仅在宴乐中用于独奏和合奏,而且还广泛地用于军队的演奏活动当中。也就是从元代开始,胡琴的名称便逐渐成为中国拉弦乐器的泛称了。
明代胡琴又有所发展。胡琴类乐器的“分家”和“另立门户”,是在明清两代随着戏曲和曲艺的繁荣而实现的。这时候二胡就从胡琴类乐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重要乐器。 在《麟堂秋宴》一图中,有一童子奏胡琴、此琴卷首,龙头,二弦,用马尾弓拉奏,琴杆上已有固定弦长的千斤。
二、二胡形制
我们现在常见的普通二胡,就是在刘天华改革的二胡的基础上定型的。 
新中国成立后,二胡的制作、改革、教学和演奏艺术得到的飞跃发展。 二胡的标准形制是在1978年由中国轻工业部制定的。标准形制规定:二胡由琴筒、琴杆、琴头、弦轴、千斤、弦马、弓子和琴弦等部件组成。
通常,一把新制作的二胡,它的发音一般是不够悦耳的,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使用,等到蟒皮的性质逐渐稳定之后,音色才会柔美动听。因此,选购新二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将来的发展前途。
二胡的琴筒就是乐器的共鸣体,大多是用红木、紫檀或乌木制成的。从70年代开始,又出现了用低发泡材料模压成型的琴筒。二胡琴筒的基本形状是六方形的,长13厘米,。筒腰比较细,前口蒙着蟒皮,后口有的敞开,有的装有各种式样花孔的音窗。总之,二胡的琴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二胡的琴杆又叫“担子”,用料和琴筒一样,全长81厘米。琴杆的顶端是呈弯脖形的琴头,上端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在琴筒里。二胡的琴杆是张弦的支架,也是演奏者持琴运指的支柱。 
二胡的弦轴又叫“轸子”,它们是一对木质的圆锥体,大多是用黄杨木或者黄檀木制成,前端比较细小,上面有一个穿弦的小孔。二胡的弦轴起到系弦和调整琴弦张力的作用,上轴拴内弦,下轴拴外弦。在60年代初期,乐器制作家们开始在二胡上装置螺丝弦轴,这种弦轴不仅在外观上保持了原有的民族形式。而且还克服了拧转费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损裂琴杆的缺点。
二胡的千斤是用比较细的软丝弦绕扎而成的,它通常是绕在琴筒和上轴之间的三分之二位置上。二胡的弦马经常用木材或竹材制成,形状有桥空式和空心式两种。竹马发音响亮,比较适合演奏活泼轻快的曲调。木马是用松节木制成的,音色淳厚柔美。总之,弦马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
二胡的弓子是由弓杆和弓毛两个部件构成的,全长76厘米。弓杆使用江苇竹,两端烘烤成弯曲状,上面系着的那股马尾夹在里外两根琴弦之间,通过摩擦琴弦而发音。

二胡发展历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1.40 MB
  • 时间2018-09-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