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之罪
6月24日,境外机构披露检测报告引发的中药农残事件给了很多人当头一棒——多数民众会惊讶于连中药都有毒,顾虑今后还能不能信中医。
在中药农残事件引起恐慌的时候,我们也不妨看看受污染的药材种类:三七、人参、枸杞、金银花、红枣等等,都是些常用药材。为什么会是它们?
河北巨鹿是金银花之乡,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当时疯传金银花的药效,当地金银花的收购价最多达到了每公斤两三百元,而之前通常只在三五十元上下徘徊。巨大的利润诱使很多农民开始种植金银花,以至现在到巨鹿连路边都随处可见这种植物,几乎成为城市绿化带。
近年来很多人开始喝金银花茶,用金银花牙膏,把金银花当正常的饮食品。在巨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很多人通过倒腾金银花变成了百万富翁。
这种药食同源的做法,其实这些年已经有不少中医提出了预警,认为药食不分,没有医嘱一定会吃出问题。但很多人,尤其是自认为熟悉中医养生的人都表示这些话都是因为中医们怕自己失业——既然中医里来来回回开的方子就那几服,为什么就不能自己买回来当饭吃?结果先是枸杞红枣这些传统上可以食补的食材,再是人参三七这些传统上就是药物的材料,最后统统都变成了食物。对前者的影响倒还不算大,后者就不同了。
诸如人参、黄芪、三七、金银花等等在内这些药材,原本产量比较有限,它们在自然界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具有根据外部环境自我调节产量的能力。当然原本的需求量也有限,中药方一般以“钱”——一种只有“两”的十分之一的重量单位来计量,如此,为何某些药材一年能消费上万“吨”之巨?
商家们的眼光总是独特的,当他们发现这些药物平时吃了也不会怎么样,于是开发成调料,开发成饮料,还有的做到牙膏里。经过商业宣传,再加上多年来“药食同源”理论的熏陶,大家便都一拥而上开始购买。而随着价格上涨,农民由此尝到了甜头,扩大种植面积成了最直接的选择。
巨鹿的金银花种植便是这个大环境下的缩影。不光巨鹿,全国只要以金银花为特色农业的地区都在扩大种植面积;也不仅是金银花,各类能够进入普
“药食同源”之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