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 汽车驾驶员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和技术要求,持有车辆监理部门发给的驾驶证件,熟悉车辆性能,方可单独驾驶。
2. 驾驶车辆时必须携带驾驶证、行车证及养路费票证。不得驾驶与证件规定不相符的车辆。不准将车辆交给不熟悉该车性能的人员驾驶。
3. 驾驶新类型车辆,必须先经过专门训练,熟悉车辆各部的结构、性能、用途,做到会驾驶、会保养、会排除简单故障。对技术状难度较大的车辆,应在考试合格后,方可单独驾驶。
4. 学员必须在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学习证后,方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在指定路线上学习驾驶。
5. 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根据任务单行车,并对车辆的正确运行、安全生产、完成定额指标负有直接责任。
6. 驾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颁发的交通安全法令和规章制度,服从交通民警和交通管理人员的指挥、检查,积极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 驾驶车辆时必须精神集中,不准闲谈、吃食、吸烟,不准做与驾驶无关的事情。
8. 车辆不准超载运行,如遇特殊情况需超载时,应经车辆主管部门批准。
9. 车辆不准带病运行,在行驶中发现有异响、发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查明原因,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行驶。返回后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0. 发动机未熄火,不得加添燃油。
11. 油料着火时,不得浇水,应用灭火机.、砂土、湿麻袋等物扑救。
12. 电线着火时,应立即关闭电门,拆去一根蓄电池电线,以切断电源。使用含有四乙铅的汽油时,不得直接用嘴去吸或吹通油管及汽化器的各量孔,附件,以防中毒或损伤皮肤。
1. 发动机起动前,应按照例行保养的规定项目,作好各项检视工作。
2. 起动时要拉紧手制动器,变速杆应放在空档位置,有动力输出装置的车辆应将取力器操作杆开关置于空档或脱离位置,自卸汽车的车箱举升开关应处于停止位置。
3. 停驶一天以上的汽车,在起动前要用手动或电动油泵泵油.。,排除油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空气。
4. 带有液压助力转向装置的汽车,在液压油泵的情况下,严禁起动发动机。
5. 冬季低温起动时,汽油发动机应先用热水或蒸汽预热,然后用摇手柄摇转发动机20转以上,感到轻松、无卡滞现象时为止。柴油除采用上述外,还可烘烤出油盘,然后起动。必要时可在停强时将发动机内的机油放出,起动前将机油加热后注入。
6. 有预热装置的汽车,在起动时应充分使用预热塞。~2分钟,当预热2~3次,然后接通起动机,让发动机在不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下,空转3~5秒钟。
7. 每次起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0秒钟。一次不成,再次起动时,间隔时间不得小于20秒钟(或遵照原厂要求执行)。连续三次仍不能起动时,应查明原因,待故障排除后,方可再行起动。
8. 在低温冷车起动或蓄电池电力不足时,应用手摇柄起动,而不勉强使用起动机。使用手摇柄起动时,应将点火时间稍微推迟,,握持摇柄时,五指应在同一面,用力由下向上快提,当感觉压缩压力增大时,则应迅速摇过上止,不可由上向下压或两手抱持摇柄车,以免发动机因可能发生反转而被击伤。
9. 起动后应保持怠速动转3~5分钟,然后将转速提高到1000~1500转/分,使水温及机油温度逐渐上升到50~60oC。发动机温度未上升前不准进入高速动转;也不准在低温进进行长时间的怠速运转。
10. 发动机起动后,按例行保养进行起动后的检视工作。待温度上升后,经低、中、高速运转,检查发动仙有无异响,各仪表、警告信号或峰鸣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有无漏油、漏水、漏气、漏电及焦臭乞味。保修后第一次起动发动机,还应检查液力转向助力器的油位。
11. 禁止在陡坡、冰雪、泥泞的滑道、交通情况复杂的路段、没有可靠的制动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拖、推、溜坡及倒车等方法起动发动机。
三、起步
1.
起步前必须做到各部位检查合格,温度达到50~60oC,气压表读数符合规定,全部警告信号解除。
2. 检查车旁及车下有无人、畜及障碍物等,并关好车门。
3. 起步时应先挂档,后松手制动器,并通过后视镜察看后方有无业车,再缓松离合器踏板,适当加油门,鸣喇叭,徐徐起步。夜间、雾天及视线不清时,应同时开放前后灯及方向标灯。
4. 上坡起步时,应一手紧握手制动杆并调节轻重,一手把牢方向盘,对正方向,一脚适当踩加速踏板,一脚缓松离合器踏板,待离合器已大部分接合,汽车开始前进时,进一步放松手制动器,并完全松开离合器踏板,适度踏下加速踏板,使汽车平稳起步。上坡起步时,必须使用手制动器。
5. 下坡起步时,挂上变速档位后,应缓松离合器踏板,稍加速踏板,同时放松手制动器。
6. 在冰雪或泥泞道上起步时,如驱动轮打滑空转,应采取铺设砂
汽车驾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