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问题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丁石孙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我没有研究过教育学,从理论上谈不出什么见解。我教过四十多年书,和年轻人打过不少交道,有一些经验和感受。我愿意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谈谈教育的问题。
曾有朋友问我:义务教育的标准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从未认真想过,但感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要真正把义务教育搞好,理应弄清楚具体的标准。不但义务教育有个标准的问题,一般的教育同样也有个标准或目的的问题。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不简单,我想,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应根据什么来制定这个标准,而在制定标准后,怎样来达到这个标准。总之,有不少问题需要分析。我只是从几个有关的方面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教育的主要对象
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也就是年轻的一代,他们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为未来工作的,他们的任务是把社会进一步推向前进。我们有责任给他们很好的教育,让他们掌握好前人已有的知识。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年轻的一代既然是为未来工作的,他们不仅要掌握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他们还会遇到许多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因此,更多的知识要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去学习、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他们去创造。任何人的知识都有局限性,认识的真理在一定的意义上都是相对的。年轻的一代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但又不能局限在已有的知识之中。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在新情况与新问题面前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在探索与研究新问题的过程中,当然会遇到困难,也可能要走点弯路,甚至会犯些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也并不可怕。人总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逐步得到正确的认识。一般说来,青年人有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有不断追求真理的勇气,这是我们应加以培养,加以鼓励的。总之,我们在把一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给年轻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自己去学习,去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成功与失败,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学习与思考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则慢些;有人成熟得早,而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这些差别绝不能反映一个人今后的成就。对于不同的情况,最好采取不同的方法。但现在的学校教育类似于工厂的大规模生产,优点是效率高,缺点在于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基本上是统一的。因此,学校在作出统一规定的同时,一定要保持适当的灵活性,甚至可以对某些特殊情形作出特殊的安排。总之,我们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规定得太死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原则,我认为不仅反映了学术自由的要求,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人的知识总是有局限性,任何人都不能说他的判断是绝对正确的。因之,让年轻人去接触不同的观点与各种不同的理论,能够开阔眼界,启发他们去辨别、去思考、去探索。这样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得到发展,得到深化,社会也才能向前发展。
为了培养青年人研究新问题的积极性,在讲授各种知识时,要注意贯穿历史的观点,讲清楚这些结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们还将继续发展。我从事数学教学时有这样的体会,教科书上介绍的知识往往是经过几代人的整理与改进而成的,这容易给学生一种完美的感觉,仿佛他们只能学习,不可能
我对教育问题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