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阐释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阐释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
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数词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内容摘要:数词的应用在汉语中从古至今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古代,数词多富有鲜明的哲学和神秘色彩,且多见于成语和俗语中。到现代,随X络信息时代到来,数词在当代语言环境中也焕发着旺盛生命力。所以,我们可以从众多数词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二”,从其古今使用变化来观照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社会中的X络文化。
关键词:数词二作用演变文化内涵
早在文字产生前,人类便已会计数。在我事传统。可见,数词的最基本语义是表示事物数量,用于计算。但在如今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数字除计数功能外,还在语言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数词“二”为例,独一无二、二百五、二手、很2、520……诸如此类的数词词汇在日常生活语言实践中不胜枚举,其普遍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都与其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可借数词“二”在古今词汇中的演变为例,观照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今的社会和X络文化。
“二”
1.“二”的古意。
《说文解字》载:“二,地之数也。”《说文段注》解释:“《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于一,有一而后有二。”而“一”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一”在汉语中的文化寓意是指从无形的道中派生出的混沌之气,是数之始,更指万物本源。而天地有别,“一”为天数,“二”为地数,应和天地阴阳说,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发生论的传统哲学深思。
此外,“二”具有涵盖天地万物之意。《说文解字》中如“亟、恒、亘、竺、凡”等字都以“二”为表意符号,又都含有天地上下,恒久不变之意。可见,古人甚至已把数字看作一种“先天地而已存,后天地而已立”的神来之物,使得汉语中的数词滋生出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语义。
“二”。
作为俗语,“二”是“二百五”简称。“二百五”叫法由来已久,且沿用至今。《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一则齐王为苏秦报仇的故事,而后人根据此记载,附会了一个“二百五”的故事:战国时,苏秦被人杀害,齐王恼怒,决心为他报仇。他命人将苏秦头挂在京城大门上,贴出榜文:
“杀苏秦者为齐国立功,自报者当赏黄金千两”。很快便有四人领赏,皆称苏秦为己所杀。于是齐王问:“一千两黄金四人各得多少?”四人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怒:“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于是“二百五”就成了受骗上当的傻子的代称。
另一种说法主张这里的“二”并非表示具体数量,而喻指“半疯”或办事粗心大意、言语鲁莽粗俗之人。我国古代以银子为流通货币,货币单位是“两”,五百两则为“一封”。二百五十两称为“半封”,与“半疯”音相同,故用二百五来形容一个人是半疯、傻,慢慢地就演变为现代的“2”。可见,数词在化入俗语过程中,其表述数字之义已发生异化,转化或引申为其他相关的词汇作用。
3.“二”的使用作用从数词“2”,.——多用于虚指。
数字作用通常有两方面,即表示实际数目的多少,称为实指;表示多或少,具体数量不确定,称为虚指。
数字的实指

阐释从数词“2”的古今变化看文化演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