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一、节目概述
CCTV—10的《百家讲坛》栏目创办于2001年7月9日,是一个讲座式栏目。《百家讲坛》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栏目以传播中国历史、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引发广大群众对历史文化的喜爱。栏目的播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科教频道的一款品牌栏目。
节目发展历程
《百家讲坛》栏目2001年7月诞生,但收视率不是很高,到2003年甚至有被淘汰的危
险。后来节目组实行了新的运行机制,对节目内容和形式都做了改变,收视率逐年升高。
到现在,《百家讲坛》已经走过了11年,正是这11年,让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知道原来历史也可以用这种口述故事化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中午12:40首播,晚上23:12重播,播出时长38分钟。
节目受众定位与风格特征
《百家讲坛》栏目面向广大历史文化爱好者,用朴实的语言给大家讲故事,为广大观众
奉献一场场文化盛宴。
在节目风格上,《百家讲坛》将理论知识形成口语化,但又不缺少权威性,这是栏目做的非常成功的一个地方。像历史这种严肃的东西,如果变得很口语化,加上讲者自己的话,权威性就会质疑,但是《百家讲坛》却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俗易懂,引发了大众对历史文化的喜爱和兴趣,对弘扬中国文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百家讲坛》的收视人群主要是男性,以中老年人为主。
节目形式与结构
《百家讲坛》的开始是一小段画面和旁白,作用主要是介绍本期的主题。下面就是主讲人开始讲述,最后栏目结束时同样是一小段画面和旁白,作用是引出下一期的主题。
《百家讲坛》的内容每一期都会有一个主题,很多期节目又有一个大主题,就比如易中
天品三国,大主题是品三国,第一期的主题是“魏武挥鞭”。
为了是观众不产生视觉疲劳,当主讲人讲到某些典故或精彩的故事时,会配有画面,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观众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尽可能的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节目的试听语言
《百家讲坛》的视听语言有三大要素:一是解说,二是画面,三是音乐。
解说方面是整个栏目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主讲人解说历史文化,栏目的主讲人也
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大主题有不同的主讲人。栏目的内容本质是是严肃的,但解说的形式是轻松有趣的,主讲人有很沉的文化积淀,但解说幽默不失稳重,并且还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画面方面主要是在主讲人解说的同时,会有一些画面配合内容,这样的话就使得所讲内容有血有肉。
音乐方面主要是播放画面的时候会配有音乐,但这些音乐和内容非常搭配,不可缺少。
节目的包装策略
《百家讲坛》是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所以遵循了通俗易懂的原则。同时由于本身的严肃性,其包装比较简单,就是主讲人站在讲台上,下面坐着一些听者。整个讲台也非常简单,背景一般是纯色。
6、节目未来发展策略
《百家讲坛》未来发展策略还是要一如既往的选择观众最感兴趣的选题,坚持通俗易懂的特点,保证栏目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涉及面更宽广一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上传播;同时也可以多出一些音像制品和印刷品,式知识真正普及到千家万户。
经典解读
1、文本分析
《百家讲坛》突出的特点是“权威性”、“通俗易懂”,权威性体现在主讲人都是经过深入研究总结的结论,通俗易懂体现在主讲人是以
《百家讲坛》节目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