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于妍
前言
人类的寿命
平均寿命:70多岁
衰老医学和长寿调查:平均寿命为110-130岁或更长
死亡的原因
80%-90%的死亡是疾病因素
病因观的演变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健康概念的改变
没有疾病或虚弱
没有疾病或虚弱、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健康十大标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
要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健康亚健康疾病
WHO调查 20% 75% 5%
上海 25% 70% 5%
《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亚健康产生的原因:工作、生活紧张,环境污染等外界因素,也有酗酒、吸烟、缺乏运动,精神心理承受力差等内在原因。
环境问题与传染病、疾病问题
环境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耗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臭氧空洞、土地退化、淡水短缺、物种消失、温室气体剧增、气候变暖……
疾病问题:新的传染病层出不穷,旧的传染病卷土重来。据研究,近30年有20多种新的病毒发现,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疯牛病毒等,2003年SARS病毒爆发流行更是震惊世界。
开课目的
健康是人类生存之本、幸福之源。没有健康的体魄,就不能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单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癌症大约仅有5%,80%的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我们不能改变基因,但我们可以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学习和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合理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从而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
主要参考书目
《现代环境卫生学》蔡宏道主编.
《环境毒理学》孟紫强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环境学》
《地球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主要内容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概论
第二章水体环境与健康
第三章大气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土壤环境与健康
第五章日常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六章职业病与环境
第七章食品污染与安全/药品安全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概论
第一节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地质环境与疾病
环境与健康:总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