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楹联“流水对”
来源:江南楹联网
对于什么是对联的“流水对”,前人没有作过明确的解说。清末徐珂在所编《清稗类钞·流水联》中说:“对联仅对字面,而命意决不相同者,世所谓流水联者也。如‘木已半枯休纵斧’,对‘果然一点不相干’。‘干’对‘斧’,以虚字作实字解矣,工绝。又有一联曰‘杨三已死无苏丑’,对‘李二先生是汉奸’,以‘先生’对‘已死’,至工。”按徐珂的说法,流水联就是无情对。其实他在说“无情对”一条时便提到过“树已半枯休纵斧”的例子。这与我们今天说的流水对显然大相径庭。
一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流水对就是复合句。苍舒先生认为,“分析所有的串对,都是以复句要求出现的”,所以“凡是上下联成复句关系的组合,便可称之为串对、顺对、流水对。串对的模式,便是复句关系成联的模式”①。常江先生认为,“串对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像语法中的复句一样,构成各种复合关系,每一句都必须与另一句结合,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②。还有的对联读本用不尽列举的方式说明流水对与复合句的关系,例如《绝妙好联赏析辞典》对流水对的解释是:“串对,也称流水对,上下联在内容上或为连贯关系,或为假设关系,或是目的关系等等。如果两联分别独立开来,意思就不完整,或不明白。”③我们认为,这些说法一方面缩小了流水对的范围,把流水对局限于复合句;另一方面又扩大了流水对的范围,让流水对覆盖了所有的复合句。
“流水对”本是用来讨论诗歌的概念,最早提到“流水对”的是明人胡震亨。他在《唐音癸签(四)·流水对》中说:“严羽卿以刘慎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字格,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胡震亨的意思是说,“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十字共为一意,“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十四字共为一意,所以就称为“流水对”。流水对者,上下联“两句只一意也”之意。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一联中,后句是描写的主体,前句是后句的反衬,上下联构成反对;而“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一联中,前句是叙述的主体,后句是对前句的烘托,上下联构成正对。这两个例子尽管也都“两句只一意也”(即上下联表达相同的意旨),但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流水对有很大出入。
尽管对联的流水对源于诗歌,但是与诗歌的流水对不是一回事。在楹联学里,流水对是一种与正对、反对并列的重要的对仗形式。正对、反对、流水对,是从对联句意的对仗方式着眼作出的分类,这三种对仗方式能包容所有的对联,任何一副对联作品都可以在这三个类型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一副对联在联意的对仗上如果不是正对和反对,它就只能是流水对。
王力先生认为:“所谓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④正因为如此,流水对的上下联应是“一意相承,不能颠倒”⑤的。可见王力对“两句只一意”的理解与胡震亨的解释有了较大的不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王力先生在解释流水对时也并没有特别提到复合句。
有的对联知识读本在给流水对定义时,也注意到了不把流水对局限于复合句。余德泉先生认为,“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有时“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半说”⑥。刘振威先生认为,“所谓流水对,就是上联与下联是一气贯串下去的,既不能分割开来,也不能
论流水楹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