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解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社会治理
[权威论述]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案例]
以北京社会治理的大数据积累为例,看看大数据时代如何影响社会治理。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组成课题组于2013年12月29日发布了《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启动了北京社会治理大数据理论积累的工作。报告聚焦北京社会建设(包括社会治理)客观指数,客观描述和反映了北京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特质。一是横向比较:北京与31个省市的比较,与全国13个1000万人口以上特大型城市比较,与G20国、金砖五国、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比较。如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的37个指标,特大城市21个指标的比较,社会建设综合指数北京第一;社保、社会环境与G20,但预期寿命低于新加坡、韩国。二是纵向比较:北京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五年走势,19个指标分析,总体趋势好,尤其是预期寿命,,很少见。
这只是大数据深刻影响社会治理的案例之一,不远的将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社会决策与治理,有可能成为政府行使职能的常态。
[大数据在治理中的重要价值]
一是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大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新兴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更为有效地集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为社会治理提供重要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如医疗、“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改革焦点问题,都可借助大数据来辅助决策。通过对政府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还可以挖掘新知识,带来新发现,创造新价值,增强社会战略制定的前瞻性和先导性。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处理应用的广泛应用,利于形成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治理思维和文化,对于实现“数据治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二是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大数据处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大数据处理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对接,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完善,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管理信息协同共享,提升公共危机事件的源头治理、动态监控、应急处置和事前预警能力;大数据处理与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元协同治理的新格局;同时,大数据处理是维护国家数据主权、增强信息和网络安全的新引擎,让世界震惊的美国
“棱镜门”事件,敲响了世界各国维护信息安全的警钟,也再次证明了大数据处理在维护国家数据主权中的重要价值。
三是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大数据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联姻,能够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社区、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生态化建设也将因大数据的革命而加速转型升级。大数据处理所集成的数据挖掘、遗传算法、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具有智能判断分析、智能纠错优势,应用于财政、金融、税收、政府转移支付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可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控与预警,减少差错和舞弊行为,对建设阳光、高效、服务型政府具有积极意义。
[大数据技
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社会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