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作者:佚名信息来源:镇人民政府点击数:676 更新时间:2008-8-2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提速发展。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考察论证,决定在平子、碾咀、仙灵、吕村、蒋邑五个村建设千亩苹果基地,以此推动全镇乃至全县苹果产业向优质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一、项目概况
(一)自然条件
平子镇地处宁县南部,省道铜郿公路沿线,现辖18个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镇区交通便利,商贸活跃,塬面平整,土壤肥沃,土质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年日照时数2577小时,无霜期185天,,昼夜温差12度,海拔1258米,自然条件、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苹果产业。目前,种植品种以红富士、新乔纳金、秦冠等名优品种为主,主要分布在己有多年种植历史的平子、蒋邑、仙灵等区域,2006年种植面积达3527亩,果品产量350吨,其中老化果园800亩。
(二)建设背景
苹果产业是一项富民兴镇的惠农产业,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平子镇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温差大、光照充足,苹果果面色泽鲜艳,果味香甜,营养充足,贮藏周期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广州、云南、安微,河北等地商贩竞相订货,市场供不应求。尤其是周边正宁、新庄等地苹果产业发展迅速,“庆新”果品的注册,庆阳通达果汁厂的投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镇苹果产业的开发。也为我镇苹果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过去,我镇就有多年栽植果树的基础和经验。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果园品种得到优化,果园面积得到逐步扩大,果品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明显,已经成为我镇的一项主导产业。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果农商品意识不强,新技术应用不多;部分果园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果园严重老化,遏制了这项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和发展好苹果产业对全镇经济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也十分迫切。这一项目旨在解决我镇农民生产水平不高、果品质量不优、商品率较低的问题,从根本上推进苹果产业的设施化、产业化发展。
二、建设目标
以进一步推行果树良种化、商品化、区域化种植模式,发展无公害苹果,创建绿色食品基地为目标,经多次论证,拟在我镇平子、仙灵、蒋邑、碾咀、吕村五个村利用三年时间,建设2800亩的苹果示范基地,新栽苹果1700亩,改造老化果园500亩。项目建成后,,使项目区2530户12630口人走上小康,并带动运输等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项目规划
项目区本着“整体推进、分布实施”的原则,进行一系列措施,大幅提升项目区苹果产业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主要内容如下:
1、在平子、碾咀、仙灵、吕村、蒋邑五村调运“红富士”,栽植果树1700亩,亩栽规格为4×4米,42株。项目负责调运、出资。
2、在项目区五村对老化果园改接名优品种500亩,并落实摘心、扭捎、环切、拿技等技术措施,使果园品种优化率达到95%以上。
3、组建苹果产业协会1个,培训技术骨干20
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