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试点科室2011年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分层级管理后的全体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开展该模式前同期全体护理人员作对对照组,回顾性对比分析该模式对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质控缺陷少于对照组,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优化,能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及各方面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质控缺陷,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连续性排班;护士分层级管理;优化效果
doi:.1004-7484(x).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6-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群体的素质及需求在不断的提高,而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作出相应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范畴均出现了质与量的改变,但护理资源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扩充,这使得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显现出人力资源使用及配置上的缺陷,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临床护理工作量的需求,导致护理质量降低[1]。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试点科室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以优化护理分层级管理,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试点科室2011年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分层级管理后的全体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开展该模式前同期的全体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分别随机抽取该科护理人员22例、当职医生25例与住院治疗患者9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及当年具有完整病历资料及考核评估结果的病例150例。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对照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4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APN连续性排班分层级管理方法
APN连续排班分为A班7:30-15:30,P班15:00-23:30,N班23:00-8:00;全科护理人员分为2个大组轮流值班,每组内设1位护理组长;A班值班人员为1位护理组长+3位责任护士+1位助理护士,P与N班值班人员为1位高年资护士与1位低年资护士搭配。
分层级管理对全科护士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经验及责任感进行考核,并综合参考资历与职称等情况,分级管理建立阶梯型管理梯队。具体分为4级:护士长,开展、管理全科的护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协调各组情况,督查、考核护理人员状况及护理工作落实情况;护理组长,对本组的急危重症以及疑难杂症等所需护理级别较高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并对下级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本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对助理护士进行工作指导并下达护嘱;助理护理,遵从医嘱及上级护嘱完成本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
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中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两年该科护理质量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其中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分为基础护理质
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