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预防再发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和心源性猝死。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非药物干预(治疗性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通过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运用指南推荐的二级预防药物,从而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2011年12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学院基金会(ACCF)更新了2006年发表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重申了生活方式改变和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性。本文根据2011年AHA/ACCF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规范化治疗做一总结,希望能对国内的全科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非药物干预
1 戒烟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常能主动或被动的暂时停止吸烟,出院后能否永久戒烟则为关键。医务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应进行有效宣教,指导并督促其戒烟。吸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部分患者戒烟过程中可出现焦虑、烦躁、失眠,对于出现戒断症状的吸烟者,应予以药物治疗(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或尼古丁受体部分激动剂治疗等),以减少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
2011年AHA/ACCF心血管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对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接诊医生有责任询问每位患者的吸烟史,建议吸烟者戒烟,评估其戒烟意愿,为每位有戒烟意愿的患者提供戒烟指导和/或药物治疗,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定期随访。告诫每位冠心病患者远离烟草烟雾环境,避免受到二手烟的危害。
2 适量运动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应作运动耐量评估,并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对所有病情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进行30~6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行走等),每周至少5天,最好7天。建议每周至少2天进行阻抗训练,如握力、举哑铃等,每天10~15次。医生应询问并评估患者运动相关的症状。体力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诱发心绞痛等疾病。运动的目的是改善心脏和血管功能,运动强度以运动后次日无乏
高胆固醇与冠心病的预后关系密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是调脂治疗的基础。冠心病患者须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00 mg/dl以下,或与基线相比LDL-C降低30%以上。如果甘油三酯(TG)>200 mg/dl需使用他汀类药物,使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30 mg/dl;对于长期吸烟、合并代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属于极高危状态,应将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